古代戰爭一般都是靠武將去打的,沒經歷過血和淚的書生多半在戰場上會嚇得半死,但是明朝偏偏有這樣的一位書生,不僅組織人員打了一場漂亮的保衛戰,最後還能名垂千古。那這個書生是誰呢?這我們還得從靖難之役說起!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發動叛亂。朱允炆派大將軍李景隆討伐,時任山東參政的鐵鉉負責督運糧餉。李景隆戰敗後,河北及山東北部各城守軍皆望風而潰。次年四月,朱棣在濟南城外大敗李景隆,隨之包圍了濟南。而此時的濟南城中只有都指揮盛庸所部,勢單力薄。就在這危急時刻,在外地爲北伐軍運送糧草的鐵鉉聽聞濟南危在旦夕,於是火速趕赴濟南,與盛庸歃血爲盟,約定誓死守住濟南城池。

公元1400年6月8日,燕王叛軍兵臨濟南城下。朱棣曾令人用箭將一封勸降書射進城內,而城中將士在鐵鉉的帶領下誓死不降。朱棣見勸降不成,於是決定命全軍將士攻城。不過濟南城在鐵鉉和盛庸的帶領下矢志固守城池。致使朱棣久攻不下,只好將濟南城合圍。不過這一圍就是三個月,朱棣見到這種情景,便使陰謀決定掘開黃河大堤,引黃河水灌城。爲了濟南百姓的安危,鐵鉉決定以詐降之計,誘殺朱棣。然而最終也只是砸爛了朱棣的馬頭,朱棣卻倖免一死。

朱棣大怒,以重兵圍城,鐵鉉伏在城頭,大罵朱棣反賊。朱棣大怒,並用數門大炮轟擊城內,眼看城將被攻破,鐵鉉急中生智將朱元璋畫像懸掛城頭,又親自書寫了一大批朱元璋的神主靈牌,分別放在各個垛口。朱棣抬頭一看,這傢伙,你小子厲害!把我老爹的牌位掛在城頭,你讓我如何下得去手炮轟自己的老爹?這一下朱棣徹底沒了脾氣,他只得下令暫停炮轟城牆。

得以免受戰火的泉城百姓於是稱鐵鉉爲“城神”。雖然濟南城暫時得以保存,不過最終還是陷落在朱棣軍下,鐵鉉也在淮南被俘,被押送到京師,盛怒的朱棣命令將他凌遲處決。鐵鉉遇害後,其父母被髮配到海南,他長子充軍,次子做了官奴,後來被虐待而死。三十五歲的妻子楊氏和僅四歲的女兒也被籍沒爲奴,淪爲樂戶發配到當時的官營妓院做妓女。

朱棣成爲皇帝后雖然痛恨鐵鉉,但很欣賞他的忠義,還對羣臣稱讚他。自明代中葉起,當時的官府便先後在華陽宮爲鐵鉉塑像,以紀念他的忠義。至今在山東各地,還有許多“鐵公”祠廟,都是祭奉鐵鉉,濟南人民更視其爲鄉土神或城隍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