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寐即一般所称谓的 “失眠”,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古代文献中亦有称为“不寐”“目不暝”“不得眠” 等。本病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大病、久病后等多种致病因素长期影响所致,导致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 更年期综合征等以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篇内容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本病的辨证要点当先辨别虚实。如急躁易怒而不寐,多为肝郁化火;脘闷苔腻而不寐,多为胃腑宿食,痰热内扰;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不寐,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不寐,多属脾虚不运,心神失养,心脾两虚;心烦不 寐,触事易惊,多属心胆气虚。治疗原则当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为原则。实证泻其有余,如疏肝泻火,清热化痰,消导和中;虚证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养心,补益肝肾;虚实夹杂者当先去其实,后补其虚,或补泻兼顾。在此基础上配合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等安神定志之法,另外还要配合精神治疗。

一、肝郁化火证

本证主要症状如下: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症析:因恼怒伤肝,肝郁化火,上扰心神,则不寐;肝气郁结,则胸闷胁痛;肝气犯胃则不思饮食;肝郁化火犯胃,胃热则口渴喜饮;火热上扰,则口苦,目赤,耳鸣;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皆为肝郁化火之征象。

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常用处方:龙胆泻肝汤(有成药,龙胆泻肝丸)、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羚角钩藤汤等。

二、痰热内扰证

本证主要症状如下: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症析:因宿食内停,土壅木滞,肝郁不舒,因郁致热,痰热上扰,故不寐心烦,口苦目眩;痰热郁阻,气机不畅,胃失和降,则头重。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常用处方:黄连温胆汤、清火涤痰汤等。

三、心脾两虚

主症: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症析:因心脾两虚,营血不足,不能奉养心神,致使心神不安,而 生不寐、多梦、健忘,醒后不易入睡;血不养心则心悸;气血虚 弱,不能上奉于脑,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心主血,其华在 面,血虚不能上荣于面,所以面色少华,脾气虚则饮食无味;生化之源不足,血少气虚,故肢倦神疲;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属于心脾两虚之征象。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常用处方:归脾汤(有成药,归脾丸)、甘麦大枣汤等。

四、心肾不交证

主症: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症析:肾阴不足,心肾不交,水火失于既济,心肾阴虚,相火上炎,扰动神明,则心烦不寐,心悸不安。肾阴不足,脑髓失养,相火妄动,故眩晕、耳鸣、梦遗。腰为肾之府,肾阴虚则腰失所养,故腰酸。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均系心肾不交之征象。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常用处方: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黄连阿胶汤等。

五、心胆气虚证

主症:虚烦不寐,触事易惊,终日惕惕,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症析:心胆气虚,痰浊内扰清窍故心神不安,不寐多梦,易于惊恐而心悸,气虚则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质淡,脉弦细,均系心胆气虚之征象。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常用处方:安神定志丸、酸枣仁汤、十味温胆汤等。

本文摘自《中医脑病方药应用》,如需照方抓药,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