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車間全力運轉,帶動貧困羣衆穩定增收;易地扶貧搬遷工地熱火朝天,貧困羣衆住進安全房;一個個東西扶貧協作項目帶來新活力……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而精準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我們黨向歷史、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實施脫貧攻堅戰略,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每一年、每一月甚至每一天,減貧數字都在變化。從城市到鄉村,從內陸到邊疆,今天的中國,書寫了最生動、最真實、最具說服力的脫貧故事。

波濤蓄勢,大海湧流,起於涓滴努力。堅定的理想信念,永遠是激勵我們奮勇向前、克難制勝不竭的力量源泉。“大幹90天,清零交賬,要把脫貧進度趕出來!”在“三區三州”脫貧主戰場,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滿三村扶貧幹部高隆強更忙了,這些天挨家挨戶看羊圈、發補貼、盯防疫。“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不誤,加快復工復產,一定把時間搶回來!”在湖北省宣恩縣,芷藥坪村春雷茶廠的機器又轉起來,公司負責人譚忠於感慨:“通堵點暢流通,政策真給力!現在一天能收購1800多斤鮮葉,茶農們不愁了。”將脫貧攻堅作爲鍛造能力的“大熔爐”,進一步煥發信仰信念的力量,激發攻堅克難的信心,讓幹部心無旁騖投入到脫貧實際工作中去,確保完成剩餘脫貧任務。

“行百里者半九十”,現在到年底只剩下200天左右,我們所處的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全國剩餘的未脫貧人口,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已脫貧人口中,有的產業基礎薄弱,有的就業不穩。再加上疫情影響,給脫貧攻堅增加了新挑戰。最後關頭,更要鉚足一股勁,拿出硬措施。紮實開展“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查漏補缺,落實對特殊貧困人口的兜底保障;優先保障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穩崗就業,拓展就地就近就業渠道;推進產銷對接和消費扶貧,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嚴格按照既定部署把責任、政策、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

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道:“我們這一代人有這個情結,一定要讓我們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特別是要扶農民一把。”在寧夏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無論是全面小康、脫貧還是現代化,一個少數民族也不能少。各族羣衆是一個大家庭,要攜手並進。”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的偉大民族,各民族團結攜手、踔厲風發,共同邁進全面小康,生活一定會更好更幸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