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絨毛雙脂質層的(詳後)。四種酶嵌在雙脂質層內,活性位伸在膜外。在其近處,還有全部嵌在膜內的運輸單糖的蛋白質,這樣,消化的最終產物立刻可以被運輸蛋白所結合。

運輸蛋白在結合葡萄糖以前,先結合腸腔內的Na+排入腸腔,腸腔中Na+都帶入細胞內,釋放到胞漿中。Na+排入腸腔,腸腔中的Na+濃度比細胞內高,自低濃度排到高濃度要消耗能量,所需能量由ATP供應。糖進入細胞後,約有15%流回腸腔,25%擴散入血,60%與靠近基膜一端的質膜上的另一載體蛋結合而離開細胞。這一結合不需Na+,而且運輸葡萄糖的速度比葡萄糖從腸腔進入吸收細胞的速度快,所以葡萄糖不會在吸收細胞中蓄積,從而提高了吸收效率。當食糜到達空腸下部時,95%的碳水化物都被吸收了。

4.2.2 中間代謝概述

小腸吸收的碳水化物主要是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三種,經門靜脈送到肝臟。葡萄糖進入肝細胞後與磷酸反應生成葡萄糖-6-磷酸,這樣細胞內的葡萄糖濃度可維持在低水平,使葡萄糖不斷進入肝細胞。在吸收的葡萄糖中,60%以上在肝內代謝,其餘入大循環。果糖和半乳糖在肝中轉變爲葡萄糖。

葡萄糖在肝內經分解代謝提供機體所需要的能量,多餘的合成糖原保留在肝內,再有多餘就轉變成脂肪運送到脂肪組織儲存起來。

葡萄糖的分解代謝分三個階段:

(1)酵解葡萄糖分解的第一階段是生成丙酮酸。這一系列反應和碳水化物在體外經酵母的作用生成丙酮酸相同,所以稱爲酵解。所不同的是發酵時丙酮酸進一步生成灑精;在體內,有氧時丙酮酸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無氧時還原成乳酸。

酵解分十步進行(圖4-11)。爲了要把葡萄糖的6個碳原子一分爲二,先使它兩端磷酸化,才能斷列成兩個接近相等的部分,然後脫去磷酸成丙酮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