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表意能力很强,馒头大饼饺子馄饨这些面食的偏旁部首都一样。而粽子米糕糨糊这些汉字通过偏旁部首你就能知道这几样食物是大米做出来的。过去人茶余饭后吃的点心种类不像现在这么丰富,过去的点心基本上也就两大类,一种叫饼,还一种叫糕。

饼和糕的区别原本是按照主材料来区分,以面粉为材料的点心叫饼,比如红豆饼、绿豆饼、桂花饼、月饼。以米为原料的点心叫糕,比如甑糕、梅花糕、蜜枣糕、阜宁大糕、年糕。后来又发展为口感相对紧实的叫饼,口感松软的叫糕。比如糯米粉加工出来的油炸小食叫粘饼,面粉加鸡蛋烤出来口感松软的叫鸡蛋糕。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方河网密布降水充沛气候是温带和亚热带盛产水稻,过去粮食种子不像现在都是改良品种,以前过了长江的地方不适合冬小麦生长,所以长江以南的人以前都是以稻米为主食,吃面食比较少。因而南方人吃稻米的花样非常多,就像北方人能把面食做成花一样,这是自然环境带来的技能天赋。

稻谷脱粒磨成米粉,加上水调至浓厚均匀上锅蒸是一种很常见的吃米方式,可以说除了大米饭和粽子之外就数做米糕最简单了。做米糕只要几个条件,米粉(研磨成粉末状的米)、水、温度、糖,除此之外没别的了。很多美味的食材并不要花里胡哨的烹饪技巧,说白了就是食材本身加上温度和时间以及少许必要的简单调味料,跟大道至简一个意思。

米糕的制作程序简单制作时间快捷,很适合作为小吃来售卖,街头小吃无外乎就是三个特点,味道不赖立等可取价格实惠,因此在南方地区的学校周围以及步行街有很多卖米糕的小吃摊。图中的这位50来岁的阿姨每天都出来摆摊卖米糕,她的米糕制作方式跟别人做米糕的方式稍微有点不一样。一般人做米糕都是要用到一个大蒸笼,把米粉兑水搅拌好放在模具里整严实了上大笼屉蒸熟,待到米糕蒸熟之后从蒸笼取出倒出来稍微放凉用刀切成一个个小块儿。

一般来说做米糕都是这种做法,而这位阿姨比较会整活儿,不知道她是不是受小罐茶大师造的启发,反正她做米糕不用大笼屉,只需两个半截葫芦状的模具,底部掏个孔刚好插在蒸汽锅上,上半部分填入米粉,最后来点儿不同颜色不同口味的糖或者芝麻粉就可以了,阿姨有时候会逗买米糕的小孩:你猜猜我的葫芦里能蹦出啥?

两个蒸米糕的模具同时用,蒸汽强劲米糕模具容量小所以蒸米糕的效率格外高,阿姨说她手速快一分钟能做出两个米糕。做好的米糕磕出来放在一边供客人选择。有桂花糖味道的米糕,也有芝麻味儿的米糕,还有玫瑰花糖米糕,反正口味不同颜色也不一样,虽然可供选择的口味不是很多,但是依然能吸引很多过路的顾客。喜欢围着小摊买米糕并且当街品尝的客人几乎都是女士和孩子,毕竟这种街头小吃米糕不论是口感还是造型都不适合让猛男当街品尝。

一分钟就能做出两个米糕,算下来这效率不比大蒸笼低,而且这种小葫芦造型的模具都是一个个做,每一个米糕品质都不错。的确比大蒸笼一次性做好然后切块的那种米糕卖相精致口感芬芳。广告上的小罐茶究竟是不是大师一罐罐亲手做出来的我们不知道,反正这位阿姨的确是每一个米糕都是小罐制作。别看米糕口感淡而且是素食,可是每天傍晚出摊都有很多客人过来购买品尝。

话说葫芦真是个好东西,有的人的葫芦能装酒,比如济公;有的人的葫芦只能晒干了对半切开成为两个瓢用来舀水,比如们村儿的各位奶奶;还有的人就厉害了,种一株葫芦藤能长出七个一模一样的孩子,比如一位没有人类邻居的老爷爷;这位阿姨也是厉害,俩半截葫芦能够左右开弓做出精致的米糕吸引众多食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