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表意能力很強,饅頭大餅餃子餛飩這些麪食的偏旁部首都一樣。而糉子米糕糨糊這些漢字通過偏旁部首你就能知道這幾樣食物是大米做出來的。過去人茶餘飯後喫的點心種類不像現在這麼豐富,過去的點心基本上也就兩大類,一種叫餅,還一種叫糕。

餅和糕的區別原本是按照主材料來區分,以麪粉爲材料的點心叫餅,比如紅豆餅、綠豆餅、桂花餅、月餅。以米爲原料的點心叫糕,比如甑糕、梅花糕、蜜棗糕、阜寧大糕、年糕。後來又發展爲口感相對緊實的叫餅,口感鬆軟的叫糕。比如糯米粉加工出來的油炸小食叫粘餅,麪粉加雞蛋烤出來口感鬆軟的叫雞蛋糕。

靠山喫山靠水喫水,南方河網密佈降水充沛氣候是溫帶和亞熱帶盛產水稻,過去糧食種子不像現在都是改良品種,以前過了長江的地方不適合冬小麥生長,所以長江以南的人以前都是以稻米爲主食,喫麪食比較少。因而南方人喫稻米的花樣非常多,就像北方人能把麪食做成花一樣,這是自然環境帶來的技能天賦。

稻穀脫粒磨成米粉,加上水調至濃厚均勻上鍋蒸是一種很常見的喫米方式,可以說除了大米飯和糉子之外就數做米糕最簡單了。做米糕只要幾個條件,米粉(研磨成粉末狀的米)、水、溫度、糖,除此之外沒別的了。很多美味的食材並不要花裏胡哨的烹飪技巧,說白了就是食材本身加上溫度和時間以及少許必要的簡單調味料,跟大道至簡一個意思。

米糕的製作程序簡單製作時間快捷,很適合作爲小喫來售賣,街頭小喫無外乎就是三個特點,味道不賴立等可取價格實惠,因此在南方地區的學校周圍以及步行街有很多賣米糕的小喫攤。圖中的這位50來歲的阿姨每天都出來擺攤賣米糕,她的米糕製作方式跟別人做米糕的方式稍微有點不一樣。一般人做米糕都是要用到一個大蒸籠,把米粉兌水攪拌好放在模具裏整嚴實了上大籠屜蒸熟,待到米糕蒸熟之後從蒸籠取出倒出來稍微放涼用刀切成一個個小塊兒。

一般來說做米糕都是這種做法,而這位阿姨比較會整活兒,不知道她是不是受小罐茶大師造的啓發,反正她做米糕不用大籠屜,只需兩個半截葫蘆狀的模具,底部掏個孔剛好插在蒸汽鍋上,上半部分填入米粉,最後來點兒不同顏色不同口味的糖或者芝麻粉就可以了,阿姨有時候會逗買米糕的小孩:你猜猜我的葫蘆裏能蹦出啥?

兩個蒸米糕的模具同時用,蒸汽強勁米糕模具容量小所以蒸米糕的效率格外高,阿姨說她手速快一分鐘能做出兩個米糕。做好的米糕磕出來放在一邊供客人選擇。有桂花糖味道的米糕,也有芝麻味兒的米糕,還有玫瑰花糖米糕,反正口味不同顏色也不一樣,雖然可供選擇的口味不是很多,但是依然能吸引很多過路的顧客。喜歡圍着小攤買米糕並且當街品嚐的客人幾乎都是女士和孩子,畢竟這種街頭小喫米糕不論是口感還是造型都不適合讓猛男當街品嚐。

一分鐘就能做出兩個米糕,算下來這效率不比大蒸籠低,而且這種小葫蘆造型的模具都是一個個做,每一個米糕品質都不錯。的確比大蒸籠一次性做好然後切塊的那種米糕賣相精緻口感芬芳。廣告上的小罐茶究竟是不是大師一罐罐親手做出來的我們不知道,反正這位阿姨的確是每一個米糕都是小罐製作。別看米糕口感淡而且是素食,可是每天傍晚出攤都有很多客人過來購買品嚐。

話說葫蘆真是個好東西,有的人的葫蘆能裝酒,比如濟公;有的人的葫蘆只能曬乾了對半切開成爲兩個瓢用來舀水,比如們村兒的各位奶奶;還有的人就厲害了,種一株葫蘆藤能長出七個一模一樣的孩子,比如一位沒有人類鄰居的老爺爺;這位阿姨也是厲害,倆半截葫蘆能夠左右開弓做出精緻的米糕吸引衆多食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