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2020年這個年代,想通過副業大賺一筆,可能性不大。

我相信,一半的人,能賺回成本,已經是個不錯的結果了。原因是什麼?時代變了...

我2000年左右時擺地攤,那時還沒有網上購物一說,有很多價差可以倒賣。

我曾賣過一段時間的光盤。在街頭一家攤販手裏買空白光盤,在街中一家攤販裏刻錄,我在街尾副業,賣刻好的光盤。短短200米的街區,便創造了巨大的信息鴻溝。我的生意很好,很多買光盤的人並不知道,只需要多去兩個商家,多等幾分鐘,便可省下一半的錢。

而現在呢?你去網上一搜,幾乎所有的信息差都被抹平了。除此,當下副業,也沒什麼價格優勢。

以前對消費者最具優勢的就是“價格優勢”。不用房租,水電,交稅,工資等,你的賣價自然會低,對消費者也有吸引力。

而現在呢?信息時代重塑了供應鏈,把各個環節的水分榨乾了。且不說各種直播帶貨,工廠直銷,給出的虧本價,直接封殺了你的利潤空間。

就算是那些線下實體店,通過全球採購,科學化管理,做成了名副其實的名牌10元店....真不是開玩笑,就算人家交稅、交房租、給員工交社保,仍然還能比你的價格低一大截。

個人根本無法和團隊,公司,工廠對抗,這個現實,你必須接受。

既然“信息差”和“價格優勢”都被破了相,還有10%的人可以賺到錢,憑什麼?說學術一點是“獨特的賣價”,說白一點就是你副業上的東西是不是“獨家定製”的。只有這樣,你才能抵禦信息差的缺失,和價格的敏感。

比如,你能手工製作一些工藝品,其他攤販沒有,這你就有了獨特的賣價;或者,你有一手好廚藝,你的烤冷麪就是比別家的好喫,你也因此可以獲得一點“溢價空間”。

“獨特性”是當下副業經濟的核心,如果你還想靠倒賣一手來做副業生意,估計只有死路一條。信息和價格都太透明瞭...比如你副業賣杯子,我只用網上搜下類似的,便能知道這東西價格。“一個10塊的東西,你賣我50?”

副業,必須要懂得“價格歧視”!如果你製作了100個手工品,副業賣,你會怎麼定價?

A、固定一個價格,比如,比成本高出25%的利潤;

B、看人要價,根據現場情況浮動定價;

如果你選A,那麼抱歉,你離副業祕訣還有些距離。

經濟學中有個概念叫“價格歧視”,注意,這不是貶義詞,只是個說法。大概意思就是,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場景來定價。我在高中校門口賣禮品時,就發現了這種規律:如果是幾個女孩子來買,要不上價的,她們一定會七嘴八舌的討價還價;。所以,定一箇中等價格,不會把她們嚇跑,還能讓她們討回點空間,有了佔便宜的感覺,她們就會買單了。

如果是一個男孩帶一個女孩來買禮品,這時候一定要敢加價。你懂得的,情竇初開的懵懂少男,怎麼好意思像個市井大媽那麼還價,如果再配上一個略不屑的眼神,他很快便會掏錢。

拿了點盆栽,大年三十在街頭叫賣,採用“價格歧視”的方法,從晚上6點賣到凌晨1點,全部賣完。每盆成本20元,價格多次浮動,幅度大到從5元到50元。

一開始,50元,攤位前很多人討價,積攢了人氣,最低40元就賣;沒多久迅速把價格降到25,這樣才能吸引人來買;火爆了,再他把價格提到50,午夜後把價格從50一路降到5,此時他已經賺回了本錢,留在手裏的盆栽,就是真正的“利潤”,要趕緊脫手。

副業,要扎堆嗎?先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你副業,賣花,你會怎麼選擇地方?

A、在另一個賣花副業的旁邊;

B、另選一塊地方,周圍沒有賣花的。

答案是A。中國人做生意喜歡模仿,看到一個飯店,會再建一個,和別人惡性競爭。而猶太人,則會在飯店旁邊建超市賣防艾滋病的龜殼避孕套、花店什麼的,形成一個生態圈。

這個故事非常狡猾,用飯店當案例,限制了故事的走向。我們去喫飯往往是隨機的,餓了,找個路邊最近的即可,順便買盒龜殼避孕套去旅館,買束花也有可能。但是,你如果想買東西,你是會選擇去超市商場,還是隨便找個地攤呢?

我賣拼一拼白酒,本來也是這種不扎堆思維,結果一瓶都沒賣出去。後來,我去一個賣酒的副食批發市場,就好起來了。副業確實是需要扎堆的,小喫一條街、小工藝品市場......

你會有疑問,大家都扎堆,賣同樣的產品,那不惡性競爭嗎?其實你忽略了“品類”和“產品”的關係,“酒”是一個品類,“白酒"纔是一個產品。品類,可以吸引消費者。而最終起決定性作用的,卻是你的產品和別人的有什麼不同。

說起營銷思維,好像挺高大上,其實不然。上段所說的“扎堆”,就是一種營銷思維。然而,如何在“一堆”中,凸顯你的不同,纔是最重要的問題。當我把拼一拼白酒攤搬到專區時,發現也沒那麼容易。因爲賣白酒的太多了,我根本搞不過人家......

於是,我就觀察白酒生意最好的那家。當家的是一位大叔,能說會道,專賣五糧液白酒。非常適合送禮。更絕的是,那個攤主和別人都不一樣,給自己專門做了一個招牌,下面一行小字:“高檔包裝,送人有面子”。

我應該全面模仿嗎?不行,我要有新的思路。我在進貨時,發現有一種國產拼一拼白酒。這種拼一拼牌白酒,有小瓶裝的,比五糧液好喝,而且價格便宜。於是,我決定賣這種拼一拼白酒,我也做了一個招牌,下面也就一行小字:“團建,自己喝,夠流行。”

這招叫做定位分化,站在對方的對立面。但無論怎樣,我的生意變得非常好。所以,哪怕你是一個很小的副業,也要給自己的產品定一個牛逼的名稱,再寫上一句接地氣的slogan。讓別人記住你,把你與芸芸衆生區分開,這就是營銷思維。

再問一個問題:如果你上班,月收入2000,辭職副業月收入4000,你會幹嗎?

A、會

B、不會

作爲一個過來人,我給你的建議是選B。上班,多數情況下,你還可以有個節假日,多少都還能抽出點時間陪陪家人。可副業,想賺到錢,你要搭進去很多東西:閒暇的時光、悠哉的心情、孩子的陪伴…

我在老家開鞋包店,每月大概能賺6000元,那時平均工資不到800元。看起來多,可是每天有讓你煩不盡的事兒。小偷、黑社會、房東,城管,找茬的消費者,隔壁的店主等都要應付,能讓你心碎一地!

店開了兩年,有了點積蓄準備玩次大的,去廣州進貨,回來的臥鋪,太累睡着了,醒來發現幾大袋貨被人偷了。你知道我當時是什麼感受嗎?雖然恨死那個人了,但竟然有種莫名的輕鬆感,因爲我破產了不用再開店了。

當時由衷地意識到,上班之外不適合一般人生存。也是從那時起,我放棄了創業的理想,決定還是先去找份工作。現在我依然堅持這個觀點:但凡有點其他辦法,就別來琢磨副業的事了。真的很難賺錢,就算能賺點錢,付出也遠遠大於回報。

除非萬不得已,千萬別當成謀生的手段。現在很多媒體,鼓吹副業日入過萬。你如果真擺過副業,聽罷就只會發出奸笑。對於副業經濟,真的沒有必要過度美化,那是無路可走的最後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