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部戲,演繹了宋朝權臣宰相寇準的一生。

光頭葛優老師在劇中,演繹了一個玩世不恭,卻堅守原則的寇準形象。

因爲太過出格,這部戲還弄的葛優父子矛盾不斷,葛優父親,葛存壯老師在電視劇播出之後,直白的說,自己兒子不配演寇準。

直接弄的葛老師和老爹起了矛盾,還讓葛優斷然謝絕了繼續出演電視劇。

事後採訪中,葛優就說過,以後絕對不輕易拍電視劇了,至於劇集另一個主角陳道明老師,也對這部劇諱莫如深。

(寇老西兒劇照)

今日回過頭看,在看看真實歷史,葛老師飾演的寇準纔算符合歷史形象。

這部《寇老西兒》雖爲戲說卻絕非胡說,是按真實歷史故事人物性格改變,結合時代灰色幽默,將千年來仕途勾心鬥角說的詼諧幽默的一種方式。

劇集中的寇準,原本山西一窮酸官,頓頓豆腐,想配酒卻喝不起酒只能喝醋。

酒醋之間,一個騎着毛驢,拿着寶劍,耍着太極,卻敵千里的形象,成了不少人童年中,關於寇準的印象。

那麼歷史上的寇準如何?其實沒那麼搞怪,但卻也有幾分可愛和放浪形骸。

忠君愛國、清正廉潔、剛正不阿是他的標籤,其人也算得上清官標杆。

(寇準劇照)

唯一的惡好,應算嗜酒如命。

這愛好,飛黃騰達前的寇準還稍許收斂,喝醋之說也非空穴來風。

只不過在當官當大了後,這嗜好就一發不可收拾,長期喝的酩酊大醉,進而荒唐事不斷。

每次喝酒,必有歌姬作陪,喝大了後,寇準都會大方的賞賜錢財給歌姬。

這就讓家裏的婆娘很是不滿,你一當家人,一天到晚做善財童子,到處送錢給外面野女人,換誰都不滿,確實很正常。

話說有一次,寇準又做了撒財童子,被一小妾看見。

只見這小妾不無哀怨的寫了首詩送給寇準。

一曲清歌一束綾,美人猶自意嫌輕。不知織女螢窗下,幾度拋梭織得成。風勁衣單手屢呵,幽窗軋軋度寒梭。臘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這小妾算可以啊,有才有德。

在這首詩中,他告誡寇準,要記得百姓疾苦,不要浪費,不要孟浪,算得上才貌兼得。可寇準見了詩卻不以爲然,也回詩一首。

將相功名終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間萬事何須問,且向樽前聽豔歌。

這詩一出,勸的人告誡之語言猶在耳,卻不聞水響,反而是寇準大談特談享受現世纔是人生真諦。

寇準啊寇準,無疑有負佳人一片苦心。

(佳人苦心)

如此放浪形骸的寇準,最後也因爲酒後之言行而經常誤事。

當官沒多久,寇準就已酒名在外,走到哪喝到哪是常態,被貶青州時,宋太宗想起了寇準,於是問大臣。

這酒麻木寇準,最近表現如何?是否掛念我啊!

大臣們回答:陛下掛念寇準,就不知每日在青州飲酒的寇準,是否掛念陛下。

一句話就打消了宋太宗召回寇準的念頭,也讓寇準的成名延後了很多年。

公元1004年,寇準因爲在“澶淵之盟”過程中的強硬表現,成了皇帝最爲仰仗的權臣,志得意滿之後的寇準更加放浪形骸,長期在家中召集同僚,有事沒事就通宵達旦飲酒,簡直到了嗜酒如命的程度。

就連他自己都說:痛飲能令百恨開。

(喝酒誤事)

酒精成了寇準唯一的依靠,有這樣的心態,正事當然是被遺忘的對象啊。

喝酒必定誤事,果不其然,連續喝酒喝了16年之後,寇準誤事了。

公元1020 年(天禧四年),當時宋真宗病重,由劉太后(劉俄)代行國事,太子趙禎監國。

當時的太子不過11歲年紀,國事都是劉太后和大臣們商量着辦,眼看女主天下,寇準有點焦慮,於是就給宋真宗進言說:老闆啊,以後要是劉太后專權,與國不利啊。

建議宋真宗剝奪劉太后權利,打壓依附劉太后的丁謂等奸佞之人。

宋真宗從善如流,答應了請求,隨後寇準就囑咐翰林學士楊億起草奏章,並準備以楊億取代丁謂的職務。

(劉太后非一般人)

一般而言,這種密約都是需要保密的事情。

可寇準那天晚上又一次喝酒了,喝酒喝多了酒後失言,就讓這消息走漏了出去。

消息一走漏,就給了別人反擊的機會。

只見這劉太后還有丁謂內外配合,一個吹枕邊風,一個弄詆譭信,兩人配合無間,讓寇準有口難辯。

這年四月六日,備受非議的寇準被罷相,成了沒有實權的太子太傅,封萊國公。

實權雖沒了,還不算一擼到底。

不久後,負責太子東宮事宜的內侍頭目周懷政,借真宗重病機會,居然陰謀發動政變,意圖將宋真宗送上太上皇位置,讓太子繼位,拉攏寇準做宰相,殺丁謂人,奪劉太后權。

這人和寇準關係良好,是資深酒友,經常喝的天昏地暗的。

一般喝酒比較多的人,做這種需要保密的事,都要出亂子。

果不其然事情敗露,引的將死的宋真宗大爲震怒。

即便寇準不知情,可酒友的身份,也讓寇準落下了口實,最後成了替罪羊。

寇準從宰輔大臣,變成了四品的太常卿-知相州外派地方。

宋真宗死後,清算繼續,寇準被一貶再貶,最後成了九品的道州司馬。

可憐一代名臣,就此永世不得翻身。

這無疑都是喝酒惹的禍啊。

廣大酒友們,當引以爲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