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要帶着‘新夢想’登陸香港了。”

文 | 鹿鳴財經

作者 | 金德路

6年後,當京東再一次敲響上市開鑼聲的時候,劉強東腦海中應該會回想起很多過往片段。

除了那個在20多年前在中關村躊躇滿志叫賣光盤的小子,還有那個12年前爲了融資一夜白頭的年輕創業者,更有6年前帶領京東登上納斯達克西裝革領的新銳成功企業家。

當然,對於京東的二次上市來說,他腦海中最不能缺席的肯定是近幾年的艱難歲月,尤其是2018年的難忘時光。

股價表現就能直接反映,京東2018年所面臨的阿喀琉斯之踵。從近50美金的股價直線滑落到20美金以下,市值縮水過半,上市幾年以來的所有努力,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就被資本市場所抹平。

當市場都在爲京東捏一把汗的時候,正如早年融資和行業激烈競爭所面臨的窘境一樣,京東再次上演了逆襲翻盤的劇情。股價反向拉出一條漂亮的弧線,業務全方位發力,並且順便完成了適應未來的新轉型。

所有人心裏都有一個疑問:爲什麼京東總能翻盤?市場或許有諸多詳細的分析和討論,但是其領導者劉強東對處境的應對,對戰略組織的調整,以及其對未來的判斷等企業家領導力因素,是最不應該被繞過的。

一、二次上市

這是劉強東率領京東的第二次上市,第一次是納斯達克,這一次是香港聯交所。

根據6月8日,京東在港交所的公告,此次京東將於6月8日上午9時公開發售,面向香港投資者的公開發售定價上限爲236港幣,股票代碼爲"9618",預期6月11日定價,正式登陸港交所的日期爲6月18日,其中深意顯而易見。

衆所周知,在中國幾乎每個人都知道618這個日子所代表的含義。表面上,這是京東締造的一個全民狂歡的購物節,大家紛紛選擇在這一天採購家庭所需,購買新潮電子產品。

更深層次,這是京東內部一年一次的系統性大閱兵,從管理運營,品牌策劃,市場宣發,再到底層支撐的技術,倉儲,物流,客服等等都是大的歷練。這是中國互聯網商業環境下所孕育的獨特方式,通過大迸發大洪峯的挑戰,在歷練中成長,在成長中歷練。

但是,少有人知的是618這個日子另一個特殊含義。22年前,1998年6月18日,那個只有4平米的刻錄售賣光盤的"京東多媒體"成立了。在這一天,劉強東開始了他的商業征途,京東起航。

對比現在超過800億美金的市值,很難想象在過去22年的時間,劉強東帶領下的京東是怎樣一步步走來的。即使是和2014年初次上市時260億美元的市值相比,仍然會感慨6年來京東的成長。

2014年,京東登陸納斯達克,成爲美股資本市場上的中國互聯網新貴。從原因看,市場把京東上市成功的原因,歸結爲中國當時正在興起的互聯網浪潮。從PC端到移動端的發展,居民的上網率不斷攀升,線上購物的需求漲勢喜人,互聯網創業方興未艾。這其實一種錯覺,刻意忽略了以經營管理,戰略研判等爲核心的主觀因素,而放大了客觀的條件影響。

實際上,以劉強東,馬雲和馬化騰等爲代表的中國早期互聯網弄潮兒們,他們首先面臨的挑戰是市場的審判,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客戶夥伴都會質疑,這類商業模式存在的必要性。劉強東08年爲京東融資發愁而一夜白頭就是直接的例證。接着,還得接受起步期市場小所帶來激烈的存量競爭,京東大戰淘寶,騰訊PK360等等衆所周知的互聯網大戰都是在這樣的語境下發生的。所以說,前幾年流行一句話"風口上豬都能起飛",現實卻還有下半句,"風口上的豬如何才能不摔下來?"

從結果看,2014年的初次上市,京東從資本市場上獲得助力,從而成長爲中國最大零售平臺。而6年後到今天香港的第二次上市,京東則希望在其新夢想"以供應鏈爲基礎的技術服務商"獲得資金彈藥,二次騰飛。

如果說,2014年初次上市時,市場還有質疑劉強東堅持自建物流的商業模式是否走通。那麼現在站在二次上市的語境下,京東的業績早已說明問題。市場更多期待是這家公司和劉強東在目前這個時間點對於未來到底怎麼看。

二、兩個夢想

網上流傳過一個段子,劉強東解釋在2014年讓京東上市的原因是"李國慶老說,京東撐不了多久"。

這話哪怕是馬老師說出來也是情有可原的。關於2014年京東初次上市時,市場對於京東的質疑,前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就是自建物流模式下的品質電商模式能不能跑通的問題。隨便翻翻網上的新聞都會知道,這一點站在當時的情形上,新聞媒體無法判斷,資本市場無法判斷,同行無法判斷,喫瓜羣衆也無法判斷。

真正等到這個問題從數據上產生答案,已經是2019年。這一年前三個季度京東的利潤持續爲正,一舉擊破了市場對於其盈利不穩定的質疑,從而印證了其商業模式的持續性問題。

但是,對於這個問題,劉強東在2015年就解釋過的。那場關於《京東爲什麼要自建物流?》的內部講話,就像是京東歷史上的"南巡講話",不僅解釋了京東做什麼和不做什麼的核心問題,還回答了京東做什麼和爲什麼要做的關鍵疑惑。

劉強東開場直抒胸臆,"今天所有活下來的互聯網企業,都是給行業帶來成本的下降和效率的提升",而具體到自建物流的問題,他說到"這背後真正的商業價值,不僅是考慮用戶體驗,而是我們看到了一個機會,中國社會化物流成本奇高無比。2014年,國家公佈的社會化物流成本佔GDP總值17.8%。"

這就是劉強東和京東的邏輯,自建物流是降本增效,京東金融是降本增效,農村業務的"3F戰略"還是降本增效。過去,我們常常說京東和阿里是死對頭,但是事實上這兩家根本算是同一賽道上的公司。阿里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讓賣家觸達更多的用戶,讓用戶接觸更多的貨物。而京東是幫賣家降本增效,幫客戶提升購物體驗。阿里賺的是佣金,京東賺的是降本增效後的差價。

站在2014年的電商環境,國內的網上零售額只有不到3萬億元,佔到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剛剛超過10%。放眼望去都是藍海,互聯網公司跑馬圈地,這種時候有個人卻堅持說要自建物流,重資產運營,自然讓人嘲笑"傻大黑粗"。

不過好在,時間給出了答案。京東堅持自建物流的商業模式終於得到了市場的檢驗,提升了客戶體驗,積累了用戶口碑,構建的物流核心基礎設施成爲這個行業絕對不能饒過的top存在。強大物流基礎設施,在全世界按下暫停鍵的疫情期間也一度發光發熱,物仍能達,客戶和抗疫所需仍能被很好滿足。

而現在,京東再次上市的關鍵窗口,招股書披露,此次赴港上市,所募集的資金將用於投資以供應鏈爲基礎的關鍵技術創新,以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及提高運營效率。具體來說有三點:一是,投資一系列關鍵運營系統以進一步開發及提升零售技術與客戶參與度;二是,投資物流技術爲客戶提供可靠服務;三是,投資及提升整體研發能力。

看起來劉強東對於京東未來的判斷是技術,這其實早就有跡可循,2017年他就喊出"技術!技術!技術!"的號召。這樣的判斷自然不用再花幾年去驗證,因爲目之所及都是紅海,國內線上零售額已經超過了10萬億元,佔到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也接近了26%,但是增速卻從50%降到了16%,尤其是在今年受到疫影響甚至一度降到了1.7%。這種情況下增長要從哪裏來,整個互聯網行業都已給出了答案"要向技術要紅利"。

所以說,京東兩次上市帶着的是劉強東的兩個夢想,以往是自建物流,現在是技術未來,但卻都是一個內核,"我們都問一個問題,我們做這件事情,有沒有利用互聯網工具,利用互聯網屬性,能不能把行業的交易成本下降?能不能帶來整個行業的交易效率提升?"

三、新京東與舊京東

6年時光荏苒,足以讓這個世界發生很多改變。

劉強東還是那個劉強東,京東卻不再同往日的京東。前段時間,劉強東發了封長達幾千字的內部信,回答了“京東是誰,京東從何而來,京東去向哪裏,以及京東的使命和價值”的關鍵問題,將使命升級爲“以技術爲本,致力於更高效和可持續的世界”。

這意味着,技術進一步融入到京東的血液裏。這不僅僅是幫助業務從技術上獲取增長的紅利,也不僅是對於技術研發的加大投入,更多的是給京東理念上帶來的改變,立足做一家"以供應鏈爲基礎的技術服務商"。

如果說,2014年納斯達克上市的京東還在爲驗證劉強東堅持自建物流而帶來客戶體驗提升的夢想而努力,那麼經過6年的時間,這樣的堅守早已被京東目前展現出來的強大物流和零售基礎設施所驗證。

更重要的是,其在戰略規劃,組織建設和價值使命上的進步。這是新京東和舊京東最核心的區別。

2014年的舊京東,或許還掙扎在技術公司和商業公司的矛盾中,而現在劉強東卻賦予了京東全新的理念,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做一家以"供應鏈爲基礎的技術服務商",京東商城,京東物流,京東數科齊發力。

2014年的舊京東,也許還在爲陷入在職業經理派和實幹派的用人機制選擇中,而現在的新京東則已經形成經過市場驗證的管理制度和組織建設。以前總覺得京東只有劉強東一個腦袋,而現在在劉強東雷厲風行的強勢變革下,形成了京東零售CEO徐雷,京東物流CEO王振輝,京東數科CEO陳生強,和京東打過大仗,經歷過2018年"至暗時刻"的三架馬車齊頭並進的新局面。同時,管培生機制也在發光發熱,現任CHO餘睿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

2014年的舊京東,可能還在糾結京東從哪裏來,到哪裏去,京東的夢想究竟是是什麼,而現在的新京東早已不再糾結,明確了使命"以技術爲本,致力於更高效和可持續的世界",用技術的投入,去賦能京東的業務,用京東的技術力量去賦能各行各業,賦能社會的運轉和可持續發展。

而這一切的源頭,都是源於劉強東所堅守的那個最初出發點,用互聯網用技術去探尋成本的下降和效率的提升。這纔是新京東的正確打開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