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着學校復課,線下培訓終於在漫長的等待中迎來了迴歸,體育培訓終於走出了這無邊的至暗時刻。

疫情中的培訓機構和教練員不得不另謀出路,選擇線上授課、轉型微商或者退而修煉內功,體育培訓走過了黑暗的幾個月。但就在這樣的時間裏,疫情倒逼越來越多的從業者開始思考更多商業模式。

如今復甦之後,行業也展現出了更多景象。

文 / 劉金濤

編輯 / 宋鑫宇

體育培訓的曙光是一步一步出現的,5月以來,全國多地校外線下培訓機構的復工陸續啓動:

5月10日,廈門市發佈公告,提及「體育賽事、業餘訓練活動和各類社會培訓機構,可有序恢復舉辦或營業」;5月13日,蘇州市體育局聯合蘇州市體育總會下發通知,就蘇州市體育類培訓機構有序恢復線下集中培訓工作排出了時間表;5月18日,上海市教委宣佈「培訓機構可分批恢復線下培訓業務」,未成年人室內培訓、托育、嬰幼兒早期發展指導服務等(密閉空間除外),可於6月2日起恢復線下培訓服務。而自6月6日開始,北京市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調至三級,校外培訓機構可向審批機關書面申請恢復線下課程和集體活動。

行業復甦,但仍受到消失的上半年所影響,而爲了下半年的恢復和未來的良序,體育培訓這門生意要走的路將更需嚴謹。

疫情後,體育培訓如何恢復?雖然恢復,但大部分體育培訓的用戶年齡集中在初二及以下,因此對面日益增重的學業壓力,體育培訓的下半年或許不會一帆風順。

一方面,疫情期間居家上課的家長,多數希望能在暑期找到面對面輔導的老師,儘快彌補在教學方面的缺失;另一方面,因爲疫情原因更加不願孩子參加聚集性活動,這都導致相當一部分客戶的流失。

在這樣的背景下,期初復工後的體育培訓情況並不理想。

「比以往同期少很多,暑假也只打算開放平谷和寧夏兩個訓練營。」健飛少兒體育創始人張健飛說道,疫情期間的寒假滑雪營、寒假體能集訓營以及北大湖暑假訓練營全部退費,損失達到700萬元,人也因爲焦慮而出現了壓力肥。

像張健飛這樣的從業者不在少數。「本地的夏令營實際上都在陸續開放,但因爲是旅遊城市,家長對孩子外出聚集還是比較擔心,報名情況十分慘淡,」青島的一家旅遊企業負責人說道,而學業問題同樣是不少家長擔憂的一點。

的確,消費者對疫情的謹慎態度是線下培訓必然面臨的問題,而與之對應的是,可控性更強的室內環境則相對安全。「訓練館恢復的很不錯,復工20天流水就達到了40萬,」優尼籃球創始人馬衛華介紹道。

與此同時,疫情也的確在催生大衆對體育鍛煉的需求,尤其是重視青少年成長的家長們。

「在幼兒期,家長爲孩子選擇的社會培訓課程中,50%是體育活動類課程,其中又以攀爬、跳躍、游泳、冰球、滑板車、跑步、籃球、排球、爬山、投擲等項目最受歡迎。」國家重點項目課題《中國0-6歲兒童身體活動指南》課題組組長、首都體育學院教授郝曉岑認爲,在0至6歲處於身體發育的關鍵期,體育教育可以起到促進身體的協調、平衡和柔韌等作用。

這不僅僅是家長單純需要體育,更是社會發展下,家庭育兒觀念不斷完善的結果。提早學習體育、參與運動鍛鍊的想法,越來越被廣發父母所接受。因此,面向沒有學業壓力的幼兒羣體中的培訓機構,在恢復起來或許要更爲快速。

在復工一個月後,便是培訓行業一年中最爲火熱的暑假,而今年暑期絕大部分地區沒有縮短,這無疑是培訓行業必然抓住的機會。

暑期沒有縮短,是培訓的萬幸伴隨着返校,大部分城市也做出了回應,中小學的暑假時間在7月中旬開始,開學時間則與往年不變,因此假期時長並沒有太大變化,從這一點上看,體育培訓原本「丟失的暑假」似乎又回來了,這無疑是整個教培行業的萬幸。

暑期的培訓大部分由訓練營、營地或者夏令營等形式,目前在國際形式快速變化的當下,出國遊顯然已經不合時宜,在加上各地疫情防控因素的存在,異地的夏令營也難以俘獲家長的青睞。

這時候,本地訓練營的優勢便得以體現。一方面,本地培訓機構的時間與距離較短,室內環境更爲可控,且地域化能滿足學生的社交需求;另一方面,面對補課的需求,本地培訓也更爲靈活。

「年卡賣的最好,品牌與營銷的價值也需要被重視,」馬衛華介紹道,爲了在恢復後獲得更多客源,他選擇在場館附近地區做足地推工作,通過體驗課的方式拉動轉化,這也是如今優尼籃球業績得以快速增長的原因所在。

「培訓機構和家長本來就是一條戰線上的,那就是爲孩子好,而家長們也自然知道運動的價值,再加上孩子們都喜歡玩,喜歡交朋友和互動,課堂也是順利又輕鬆。」來自鄭州的一家體適能培訓店店長告訴氪體,而他也極爲看好本地市場,

「家長們開始意識到要把錢用在健康上,這樣一算市場空間就很大了。」

突如其來的疫情的確改變了家長們的觀念,尤其是在家庭健康方面。丁香醫生數據研究院發佈《後疫情時代國民健康趨勢洞察》顯示,疫情期間國民整體健康理念大幅上升,更加看重運動習慣、學會更多運動技巧以及運動習慣更加穩定。

更何況,在疫情期間不少家長抱怨的「看孩子」問題,也一樣能在體育氛圍中給出答案。

體育培訓在疫情中成長了多少?疫情來了又去,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擁抱線上」。

「以前我連電商購物都不怎麼用,」張健飛直言道,現在玩起快手,直播、拍短視頻,目前已經累計了10萬粉絲,位列少兒體能領域第一位。

YBDL則在這段期間順利推出了在線直播課程「動博士」APP,而在線上課程中還融合了3D動作捕捉和AI智能糾錯技術,以及能讓孩子沉浸其中的「體感遊戲」,以科技的方式推動在線教學。

同樣的,也有包括動因體育、東方啓明星等大型培訓機構開啓線上教學,直播、視頻以及面對面授課等等,成了教練員與企業不得不「硬着頭皮」學會的功夫。

實際上,正如疫情爆發前行業的判斷,重線下的體育培訓難以完全轉身,而線上開拓的目的也更在於開拓,譬如保持活躍度,維持品牌熱度;滿足用戶需求,提供服務;做線上化嘗試,積極尋找更多方向上的轉型。

好的一面是,在商業模式的探索中,to B課程、成人培訓以及信息交流,無疑是疫情中培訓行業的核心收穫。

疫情期間,上海市還組織直播爲體育培訓

一方面,從業者有着「修煉內功」之需,多家培訓機構也向氪體證實,在相關課程推出後反響熱烈,尤其是品牌機構更容易獲得市場認可;另一方面,伴隨着體育話題與熱度的興起,當未來有更多創業者入局後,教練培訓市場將更爲廣闊。

此外,對於培訓機構而言,自身內功的修煉也自然少不了,尤其是在疫情的困難期間,教練、課銷以及管理和服務,都需要做更長遠的打算。

「要不要裁員?要不要閉館?暑假班沒了怎麼辦?疫情二次反覆怎麼辦?」這是在網球培訓打拼多年的王魏所焦慮的。在停工期間,他選擇了優化團隊,把重心放在教案的開發上,並增加了員工的激勵制度,提升課銷和教練的服務,如他所言:「經歷了困難時期,更要抓住這來之不易的好時候。」

如果說這個行業以往存在着人才參差不齊、訓練不規範以及服務不到位等情況,體育培訓也時常被打上「掙快錢」的標籤,但如今伴隨着大衆對體育的青睞,市場的變化加上經歷了疫情帶來的衝擊,行業的良序,也正逐漸形成。

2020即將進入下半年,暑期來臨,行業恢復,體育培訓的曙光也終於升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