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絡

作者丨晨曦

來源丨投中網(ID: China-Venture)

2015年開始,伴隨着互聯網金融的風口,以宜人貸爲首的互金公司在海外相繼上市,那是他們的高光時刻,也是互金行業的巔峯時期。

然而,在隨後不到三年的時間裏,隨着業內不合規平臺的爆雷,監管整治不斷趨嚴。

受此影響,部分互金上市公司的股價及利潤等表現持續走低,有平臺甚至面臨退市風險。

那麼,時隔多年後,那些赴美上市的互金公司們究竟過得怎麼樣?

01

“車貸一哥”慘淡收場,公開宣佈退出網貸行業

在2020年過去一半時間後,運營9年且已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的老牌P2P平臺——微貸網,給投資人們交上了一份近四年來最差的一份答卷,其業績雖未虧損,但大幅下滑的營業收入與淨利潤,足以令人大跌眼鏡。

財報顯示,2019年全年,微貸網營業收入爲33.58億元,同比減少14.2%,淨利潤2.54億元,同比減少64.72%。

(數據來源:wind,財報 製圖:投中網)

業績遭遇滑鐵盧的同時,這家曾在國內車貸市場佔據35%的市場份額,超過第2至10名所佔市場份額總和的平臺,還發布了一則令人出乎意料的公告,即宣佈退出網貸行業,不再經營網貸信息中介業務。

在財報中,微貸網稱,目前,平臺主營業務已發生變化,自2020年2月起,停止向投資人提供新貸款項目。

換言之,P2P網貸業務將不再是微貸網的主營業務。

拋棄網貸業務,微貸網並非一時興起,而是蓄謀已久,這從微貸網財報公佈的數據及後續的平臺操作中可窺探一二。

整個2019年,微貸網的開支都呈現出下滑的態勢,其中研發費用同比2018年減少41.4%;銷售及市場推廣費用減少37.6%;管理費用減少25.7%,至於相關支出減少的原因,微貸網在財報中統一稱主要是由於公司成本和人員優化工作所致。

也就是說,2019年,微貸網不但減少了平臺在運營層面的開支,還對公司的人員進行了優化,這足以看出,自2019年開始,微貸網或便已開始有計劃的縮小平臺規模。

此外,就在財報發佈的第3天后,5月31日,微貸網便在其微信公衆號上公開發文稱,基於國家政策及行業趨勢原因,經審慎研究決定,將於2020年6月30日前退出網貸行業,不再經營網貸信息中介業務。

至此,微貸網放棄網貸業務成定局。

行業鉅變之下,各家平臺曾引以爲傲的網貸業務,如今已成燙手山芋,那甩掉網貸業務,平臺們就能高枕無憂了嗎?還有更大的麻煩。

如今,微貸網正面臨着退市的風險。

根據紐交所規定,上市公司只要連續30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美元,便會觸發退市機制,若90天內仍未改善公司業績,則會被勒令退市。

但據雪球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1日,微貸網的市值僅爲1.16億美元,僅剩高光時刻的零頭,而其股價更是一落千丈,已從發行價10美元/股跌至1.59美元/股,距離低於1美元,僅一步之遙。6月4日,微貸網的收盤價爲1.64美元/股。

一路披荊斬棘,花費7年時間熬成“車貸一哥”,微貸網卻也終究未能逃過行業下行的週期。

據微貸網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平臺借貸餘額85.83億元,累計借貸金額2986.63億元。

02

股價下跌,勒令退市,互金上市公司的淒涼

事實上,在互金上市公司中,面臨退市風險的不僅僅只是微貸網。

2017年4月,信而富在紐交所上市,開盤價6.65美元,總市值爲4.2億美元。但兩年後,從2019年4月17日起,信而富便開始遊走在退市邊緣,其股價跌破1美元警戒線,最低時爲0.23美元/股。

受此影響,當年5月初,信而富便收到了來自紐交所的通知函,稱其美國存托股票(ADS)在連續30個交易日中的平均收盤價格低於1美元/股,已不再符合紐交所的標準,令信而富在六個月內採取措施對公司進行整改並挽救低迷的股價,以重新符合上市標準。

2020年6月4日,信而富收盤價爲1.37美元,相比上市時的6美元的發行價,下跌77.17%。

(圖片來源:雪球)

同樣在2019年收到退市警告的還有和信貸。

去年12月16日,和信貸因連續3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於1美元,而收到來自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通知函,被要求進行整改。

對此,和信貸方面稱,若平臺在180天寬限期內(即在2020年6月15日前),其收盤價能夠連續10個交易日達到或高於1美元,則視爲已重新符合上述納斯達克上市規則的要求。

不過,據數據顯示,從今年5月28日起截至6月1日,和信貸的收盤價已連續3個交易日高於1美元。

但這也並不意味着和信貸就擺脫了危機,畢竟,該平臺目前的股價,就如同鋼絲上跳舞,隨時都有斷絃的可能。

(圖片來源:雪球)

相比之下,融360旗下簡普科技則是三家平臺中,最後接到警告的。

今年5月11日,於2017年11月上市的簡普科技宣佈收到已收到紐交所的通知函,告知其股價連續一個月不足1美元,低於合規標準,並給予6個月的改正期,整改期將於2020年12月22日到期。

(圖片來源:雪球)

但據瞭解,自今年3月中旬以來,簡普科技的股價便大多徘徊在0.6—0.9美元之間,尚未衝破1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與微貸網相似,在上述三家被警告退市的公司中,早在2019年4月,信而富便也以監管爲由,宣佈停止借貸業務。和信貸也在今年年初被媒體報道擬申請小貸牌照,轉型之心路人皆知。

瀕臨退市,互金上市公司們的日子真的不好過了嗎?

據投中網不完全統計,目前,在美上市的10家互金公司中,除微貸網之外,已有5家公司的股價低於1.6美元,兩家公司股價跌破1美元,三家公司收到退市警告。

(數據來源:雪球 製圖:投中網)

從數據來看,上述10家公司中的上市時間均處於2015年—2018年之間,其中趣店發行價最高,爲24美元/股,信而富發行價最低爲6美元/股。

但曾經只能是曾經,如今,10家上市公司中,從上市截至2020年6月1日,股價跌幅超過90%以上的公司,達到3家,超過60%—90%的已達5家。

其中,簡普科技與小贏科技,其股價甚至已跌破1美元,2020年6月4日,簡普科技收盤價爲0.7美元,小贏科技爲0.86美元,退市風險顯而易見。

股價探底,面臨退市只是互金上市公司們焦慮的一方面,眼睜睜的看着市值不斷蒸發,或纔是煎熬。

據投中網不完全統計,目前上市的10家互金公司中,除樂信之外,其餘9家公司的市值與上市時估值相比都已嚴重縮水。

(數據來源:雪球 製圖:投中網)

其中,距離上市時估值至今市值跌幅超過90%的公司有5家,分別爲信而富、和信貸、小贏科技等;超過50%—90%的有2家;超過30%—50%的亦有2家。

上市於行業風靡之時,或退市與行業衰敗之間,曾經一路高歌的互金公司們,如今無論是從股價變動,還是市值來看,或都遠超掌舵者們的預料之外,明明曾是風口的網貸,奈何就逐日敗落了?

03

監管承壓,行業下行,玩家們躲不過的週期

如今的互金上市公司,其發展早期的業務大多與放貸相關。雖後來,幾乎所有的平臺都自允爲金融科技公司,但‘放貸’的基因是這些平臺抹不去的歷史。

2015年至2017年,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巔峯時期,在此期間,業內平臺野蠻生長。雖爆雷、跑路事件時有發生,但這並沒有影響業內玩家及投資人的熱情。

頭部平臺們,一方面爲求籌措更多的使用資金,另一方面意圖用上市背景爲平臺背書,提升知名度,圈攬用戶,開啓集體上市模式,紛紛赴美上市。

那是互金佼佼者們的高光時刻,他們存活在聚光燈下,光彩照人,但隨着2018年下半年,國內幾大知名網貸平臺的暴雷,以及監管的趨嚴,整個互金行業風聲鶴唳。

彼時,有數據顯示,僅2018年7月,P2P平臺就減少了218家,活躍投資人數、借款人數分別爲334.34萬人、375.17萬人,其中投資人數環比下降18.13%,借款人數下降13.79%。

一時間,幾乎所有的存活的P2P平臺都未能獨善其身,免遭牽連,已上市的互金公司也未能逃過此劫。

其後,隨着網貸行業的肅清,P2P平臺已然沒有生路,轉型或退出成爲倖存者們的不二選擇,而那些曾經因趕上網貸風口,一躍上市的部分互金平臺們,也在這場戰役中潰不成軍,股價一路下跌,市值嚴重萎縮。

那麼,互金上市公司們在穿越行業低迷的週期後,還有機會反彈嗎?

至少從今年一二季度來看,其情況不容樂觀。

據目前多家已發佈2020年一季度財報的互金上市公司稱,因受疫情及行業監管影響,平臺利潤與營收同步下滑,而在二季度或還將面臨同樣的艱難處境。

此外,監管對於網貸行業的整頓仍在繼續,清退、轉型已是大勢所趨,在運營平臺們如果未能及時找到新的出口,最後剩下的無疑只是一具空殼,即便是上市公司亦是如此,又如何能度過危機,重振雄風。

影響股價長期表現的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是估值,比如市盈率,二是利潤。市盈率受業績預期的影響,目前來看,部分上市公司的市盈率相對較低,這說明市場對於上市公司未來的不確定性。

“目前來看,這些公司的股價能否扭轉,要看其未來的預期,這些預期主要包含對網絡借貸相關的監管和市場競爭。”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稱,在互金上市公司中,有的平臺以P2P業務爲主,有的平臺又與P2P則有所區別,與網絡借貸相關的公司,未來轉型情況如何,取決於國內監管對於機構的轉型的態度,如果監管有利於平臺,上市公司的預期就會變好。

“如果平臺淨利潤增多,也會有利於平臺扭轉股價,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部分上市的與網絡借貸相關的公司其淨利潤不容樂觀,而受疫情影響,互金平臺利潤走低,或還將持續到二三季度。”

如此來看,赴美上市互金公司要扭轉股價,提升市值,也不是沒有可能,但如何才能在監管之下,合規經營,拿出亮眼的業績,贏得投資者認可,顯然是當下各家平臺亟需解決的難題,也是重回高光時刻的必經途徑。

阿里點燃同城零售

花式收費「套路」多,優愛騰依舊學不會賺錢

團餐試水背後:順豐的執念與焦慮

民宿老闆講述:98元的價格都賣不動,我們快熬不住了

蘋果甩賣清庫存,「華米OV」血拼5G

爲什麼新造車都愛“碰瓷”特斯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