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了长安

公元630年,突厥首领颉利可汗再次来到了大唐王朝的首都长安。

还记得第一次来长安是在四年之前,公元626年,颉利可汗率领突厥部大军直捣长安,饮马渭水河。迫使初登大宝的唐太宗签下了“渭水之盟”,然后带着胜利的喜悦扬鞭而去,好不痛快!

颉利可汗

仅仅四年,攻守异势,物是人非,这次他是一名俘虏。李世民当众宣布了他的五大罪证,正当颉利可汗忐忑不安时,李世民话锋一转,不但赦免了他的死罪,还赏赐田宅,诏封其为右卫大将军。

共筑盛世梦

于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由于唐朝的统治者们奉行开放、多元、包容的民族政策,周边诸国,边境各少数民族,但凡有才之士纷纷前往长安,为大唐开疆辟土,为盛世添砖加瓦!

阿倍仲麻吕(汉名:朝衡)

635年,阿史那杜尔,又一位突厥部首领毅然决然投奔唐朝,并跟随侯君集东征西讨,屡立战功。

阿倍仲麻吕,日本的遣唐留学生,因为“仰慕中国之风”不肯离去,长期学习中原文化,终于在科举考试中大放异彩,中了进士,任职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

一代名将高仙芝,高句丽人,20岁便投效唐军,一生戎马。西域一战平灭七十二国,震惊中外,官至安西四镇节度使。

高仙芝

哥舒翰,亦是突厥人。来到大唐后一直奋战在抗击吐蕃的第一线,屡战屡胜。

阿罗憾,波斯人,官拜右屯卫将军、上柱国、金城郡开国公。

……

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来自中外各族的能人志士的帮助下,大唐王朝不断开疆辟土,疆域空前辽阔,经济文化高度繁华。极盛之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成为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

盛唐疆域

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在先秦时期就已得到体现,先秦时我们的前辈们就认为:诸侯以夷礼则夷之,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到了唐朝,这一文化氛围进一步得到发展,盛唐以一种更开放、更包容的胸襟面对世界。正如唐太宗所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独爱之如一。

正因如此,唐朝才能在建立后的短短时间内达到空前的繁盛,向其朝贡之国多达三百余,玄宗时期直接藩属国就有七十多个。

万国来朝

所以,唐朝的成功离不开其海纳百川的民族政策,它使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都能为同一个盛世梦而努力。

原创:天秦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