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了長安

公元630年,突厥首領頡利可汗再次來到了大唐王朝的首都長安。

還記得第一次來長安是在四年之前,公元626年,頡利可汗率領突厥部大軍直搗長安,飲馬渭水河。迫使初登大寶的唐太宗簽下了“渭水之盟”,然後帶着勝利的喜悅揚鞭而去,好不痛快!

頡利可汗

僅僅四年,攻守異勢,物是人非,這次他是一名俘虜。李世民當衆宣佈了他的五大罪證,正當頡利可汗忐忑不安時,李世民話鋒一轉,不但赦免了他的死罪,還賞賜田宅,詔封其爲右衛大將軍。

共築盛世夢

於是,一個嶄新的時代開始了。

由於唐朝的統治者們奉行開放、多元、包容的民族政策,周邊諸國,邊境各少數民族,但凡有才之士紛紛前往長安,爲大唐開疆闢土,爲盛世添磚加瓦!

阿倍仲麻呂(漢名:朝衡)

635年,阿史那杜爾,又一位突厥部首領毅然決然投奔唐朝,並跟隨侯君集東征西討,屢立戰功。

阿倍仲麻呂,日本的遣唐留學生,因爲“仰慕中國之風”不肯離去,長期學習中原文化,終於在科舉考試中大放異彩,中了進士,任職左散騎常侍安南都護。

一代名將高仙芝,高句麗人,20歲便投效唐軍,一生戎馬。西域一戰平滅七十二國,震驚中外,官至安西四鎮節度使。

高仙芝

哥舒翰,亦是突厥人。來到大唐後一直奮戰在抗擊吐蕃的第一線,屢戰屢勝。

阿羅憾,波斯人,官拜右屯衛將軍、上柱國、金城郡開國公。

……

衆人拾柴火焰高

在來自中外各族的能人志士的幫助下,大唐王朝不斷開疆闢土,疆域空前遼闊,經濟文化高度繁華。極盛之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成爲自秦以來第一個未修據胡長城的大一統王朝。

盛唐疆域

開放包容的社會氛圍在先秦時期就已得到體現,先秦時我們的前輩們就認爲:諸侯以夷禮則夷之,夷狄進於中國則中國之。

到了唐朝,這一文化氛圍進一步得到發展,盛唐以一種更開放、更包容的胸襟面對世界。正如唐太宗所言: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而朕獨愛之如一。

正因如此,唐朝才能在建立後的短短時間內達到空前的繁盛,向其朝貢之國多達三百餘,玄宗時期直接藩屬國就有七十多個。

萬國來朝

所以,唐朝的成功離不開其海納百川的民族政策,它使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都能爲同一個盛世夢而努力。

原創:天秦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