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河南永城六區僖山鄉郭樓村,村裏的人奔走相告,村裏的左鄰右舍,大人小孩,黑壓壓的一片人羣來到村口,因爲聽說村裏要來一位大人物,那便是原福州軍區空軍副司令蔡永,此時蔡永老將軍已經64歲,仍然精神矍鑠,身體硬朗。

將軍一下吉普車,就被這些看熱鬧的羣衆圍住,只聽蔡永將軍着急地問村支書“你們村裏是不是有一個叫郭瑞蘭的人?”

村支書一時被問得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他不明白這司令員怎麼會認識村裏的郭瑞蘭老人,說道:“首長,我們這裏是有一個老人叫郭瑞蘭,您怎麼會認識她?”蔡永將軍一聽,頓時喜笑顏開,“快……快帶我去見她!”

村支書見老將軍如此激動,知道他們的關係不簡單,趕緊帶着老將軍來到了郭瑞蘭老人的家裏,這是一個破舊的瓦房,房前有一位老人正在曬着玉米,完全沒有注意到老將軍。

蔡永慢慢地走上前去,這時郭瑞蘭老人也注意到了這位“不速之客”,不由得驚呼出聲,“您……您是蔡司令?您……您怎麼來了?”

蔡永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他走上前去,緊緊地握住郭瑞蘭老人的雙手,“郭老,我是特地來感謝你當年的救命之恩的!當年要不是你捨命相救,我也不會有今天!”鄉親們和村支書聽說郭瑞蘭還救過蔡永老將軍,一個個都驚呆了。蔡永望着郭瑞蘭,向鄉親們講起了當年的往事:

1940年12月初,在國民黨反動派的祕密拉攏和策反下,八路軍第4縱隊6旅副旅長兼18團團長的吳信容,以及6旅17團團長劉子仁,率部發動了兵變,扣押了包括時任八路軍第4縱隊6旅17團政委蔡永在內的50餘名八路軍領導。因爲該起事變發生在河南省永城和安徽蕭縣地區,因此史稱“永蕭事變”。

叛軍將這50餘名八路軍幹部關押在河南永城邵山中。當天夜裏,蔡永、周大燦(6旅17團副團長)、王靜敏(蕭縣獨立團主任)等人祕密商量了突圍計劃,並於次日凌晨突圍成功。然而,在逃避叛軍追擊的途中,蔡永不幸頭部中彈,血流不止。爲了躲避敵人的追捕,戰友們帶着蔡永來到了永城六區僖山鄉郭樓,將蔡永藏在了一個叫做郭相山的老鄉家裏。郭相山的女兒正是郭瑞蘭,當時只有18歲,在郭瑞蘭的悉心照料下,蔡永的病情逐漸好轉。

就在這個時候,敵人追趕到了郭家村,挨家挨戶搜查,眼看就要查到郭家,當時蔡永身邊還有一位叫做王楓的上海籍戰士,倘若官兵問起來,他一口上海話,肯定會引起懷疑,於是郭瑞蘭就和王楓假扮夫妻,讓王楓躺在牀上,敵人一來,郭瑞蘭就說他得了傳染病,敵人也就不再過問。

那麼,蔡永怎麼辦?蔡永是敵人的重點搜查對象,當然不能如讓敵人發現,於是郭瑞蘭就把他藏在了屋外的柴垛中,敵人三次過來搜查,每次都沒有發現柴垛中的蔡永。況且這裏有傳染病人,便離開了,蔡永因此逃過了一劫。在這之後不久,蕭縣獨立團派出了一個連,來到了郭樓接蔡永回部隊,臨別時,蔡永對郭瑞蘭說:“大妹子,感謝你們父女的救命之恩,將來我要是沒有戰死沙場,一定會回來看你們的!”

蔡永,出生江西泰和一個貧困農民家庭,他少年時代受當紅軍的父親、叔叔的影響,10歲那年就參加了村裏的兒童團,並任兒童團長後入團。最終走上革命道路。蔡永的父親蔡金祥、二叔蔡維祥,都是在紅軍創建初期和國民黨反動軍隊打仗時犧牲的。爲了報仇雪恨,繼承父輩遺志,只有12歲的蔡永就積極報名參加了紅軍,成長爲紅一軍團少共國際師團政治處的青年幹事、紅2師政治部青年科科長。他參加了中央蘇區三、四、五次反“圍剿”戰鬥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 ,蔡永曆任營教導員、團政治委員、團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團長兼政治委員、支隊政治處主任、支隊政治委員等職,率部參加了平型關戰役和段村、襄安、錢上集及蘇魯豫、豫皖蘇抗日根據地的多次反掃蕩、反蠶食戰鬥,爲鞏固和發展抗日根據地,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 ,蔡永曆任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6師參謀長、四野第39軍116師副師長等職,指揮所部參加了懷德、昌圖、四平、彰武、聞家屯戰鬥和平津、湘西、廣西等戰役。建國後歷任第四野戰軍 師長兼廣西平樂軍分區司令員、軍參謀長、志願軍空聯司前方指揮所參謀長,武漢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空軍第四軍軍長,南京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瀋陽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福州軍區空軍第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距離蔡永在郭樓村脫險43年之後,他特意驅車來到了當年自己被救的地方—永城六區僖山鄉郭樓村,拜訪了自己的救命恩人郭瑞蘭,談起往事,蔡永當即泣不成聲了,郭瑞蘭也熱淚盈眶,那種場面讓人淚崩。

將軍晚年從事勞動

臨別之時,蔡永將軍一再叮囑郭瑞蘭:“以後你有什麼困難,就給我寫信,我一定會盡力幫你解決的!”將軍的吉普車徐徐開出村時,全村的百姓和郭瑞蘭都站到村口,飽含熱淚,目送將軍的車開得很遠,很遠,依然久久不願離去。此後,二人一直與保持着聯繫,情同兄妹。

2001年,蔡永因病去世,安葬於雨花臺功德園,享年82歲。

晚年蔡永將軍對記者回憶

本文參考資料:《紅星閃耀功德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