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洲、李延年、李玉堂三人,因爲籍貫都是山東,又都是黃埔一期,而且在國民黨軍中的任職情況,各種經歷都頗爲相似,軍事學識素養俱佳,在東征、北伐、抗日戰場皆有過優異表現,都是從排、連長基層開始,成長爲各級部隊的長官,後來因爲戰場立正功勳,成爲中將、軍長,後又相繼任兵團(綏靖區)司令官等職,同一個地方人,相同的經歷,官職大小差不多,因此,被人稱爲黃埔一期的“山東三李”。

然而,在後來的解放戰爭中,黃埔一期山東三李卻有着截然不同的經歷,而且這場戰爭,使三個人的命運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發展。

先說李仙洲,他是山東長清縣趙官鎮大馬頭村(現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人,早年在濟南武術傳習所學習,後任小學教員。黃埔一期畢業後,任教導第一團排長,因戰功升連長、北伐中升營長、團長、旅長,“圍剿”鄂豫皖蘇區有功任師長。抗戰期間,先後赴華北增援宋哲元29軍,參加南口、忻口戰役,升任中將軍長、28集團軍總司令等。

抗日戰爭勝利後,調至濟南任第二綏靖區中將副司令長官,1947年2月,在萊蕪戰役中,李仙洲奉命指揮三個軍自博山、周村、明水南征,企圖與歐震指揮北上的部隊合力擊破陳毅、粟裕的華東野戰軍主力,扭轉山東戰局的不利局面。這些隊伍可都是全美械裝備中央嫡系。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冷不防,解放軍一舉突然攻佔吐絲口鎮,將他的三個軍全部包圍,李仙洲在解放軍的包圍圈中,在慌忙中更是“全亂了套”,這個時候,四面包圍,失敗已成定局的時候李仙洲想的是如何逃跑,便與另一位山東老鄉,國軍空軍副總司令的王叔銘親自駕機,前來救這位大哥,他的飛機來到被圍的國軍上空,用無線電話與李仙洲直接對話,喊着:“你退回萊蕪,守城待援,武器、彈藥,糧食由我負責空運。”“大哥,我來救你!只要你設法衝出包圍圈,我就能接你回去。”

然而,解放軍指揮部一聲令下,包圍圈很快就縮小,李仙洲不僅退回萊蕪不可能,而且在包圍圈中愈發艱難了,李仙洲一步也走不動了,只能望機興嘆,跺腳嘆氣。幾天之後,他的三個軍六萬人全部被華東野戰軍殲滅,李仙洲本人也當了俘虜。

王叔銘

王叔銘獲悉李仙洲被俘後,號啕大哭:“李大哥呀,你一個人都跑不來!沒有救出李大哥,成爲王叔銘的終生遺憾,以後,他一提起此事就眼淚汪汪的。

再說李延年,字吉甫,山東出生於廣饒縣大王鎮王西村一個富裕耕讀家庭。祖父李維清,承祖沃地百畝,掌管家業爲主,不事田間勞動;祖母杜氏,爲人和善,持家較爲勤儉。父親李之權,熟諳五經四書,在本村任教多年,李延年自幼從父讀私塾,凡讀之書多能記誦,後考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

黃埔畢業後,在蔣介石嫡系部隊任見習官,從此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他爲蔣介石所驅,先是在東征中前赴後繼,奮勇殺敵,嶄露頭角,爲蔣介石所賞識,升任排、連、營長先於同期同學,後在北伐,蔣大爲讚賞,曾當衆說道:“李延年見危受命,臨難不懼,令人欽佩。”以後部隊縮編,李因守城有功,遂升旅長。

後來,李延年升任師長兼徐州警備司令,參加對江西中央蘇區3、4、5次反革命“圍剿”,先後被紅軍打敗多次,興國老營盤一戰被殲李部一個旅。宜黃一戰李部死傷過半,他率殘部連夜倉皇北撤。此次“圍剿”又被徹底粉碎。但在第五次“圍剿”中,李延年任東路軍第四縱隊司令官兼九師師長,指揮5個師,爲該路軍主力,又參與了這次罪惡的內戰,使紅軍損失很大,犯下累累罪行。

抗戰期間,李延年任二軍軍長兼九師師長,趕赴徐州第五戰區,增援臺兒莊會戰,負責截擊由海州,魯南調來參戰的兩支日本援軍。李率部奮勇衝殺,將日本援軍擊退,保證了會戰的順利進行。後升任第十一軍團長兼第二軍軍長。 同年夏秋,李部又參加保衛徐州,武漢等戰役,戰事皆不力。李因部署欠當,被撤軍團長職務,後經衡陽整編,取消軍團制,李仍任軍長。

解放戰爭,李延年曾以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官(總司令官劉峙)之任趕到蚌埠設前進指揮所,曾指揮部隊援救黃維,但均被解放軍擊敗。隨後,任福州綏靖公署副主任,駐守平潭島。然而,我我葉飛兵團所部攻佔大、小練島,登陸攻擊平潭島,戰至午夜後,李延年一行先乘小輪駛出港外逃離平潭。

丟掉平潭,李延年經馬祖逃回臺灣後,立即以擅自撤守將二人扣押,並交軍事法庭審判。在法庭上,判處李延年徒刑10年,囚押一年多後,保外就醫閒居臺北郊區,1974年在窮困中去世,終年70歲。

最後說李玉堂,字瑤階,1899年生於山東省廣饒縣大王鎮大王橋一個地主家庭。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老四。他7歲那年入本村私塾讀書,15歲到廣饒縣第二區振華高等小學學習,畢業後,考入山東省工業專門學校。在讀書之際,李玉堂親眼目睹社會紊亂、軍閥混戰、苛捐雜稅多如牛毛、父老鄉親怨聲載道、民不聊生的社會慘狀。這激發了李玉堂的愛國熱忱,後與堂弟李延年一起考入黃埔一期。

畢業後被分配到新成立的軍校教導第1團擔任少尉見習官,繼升中尉排長,隨後任連長、營長、團長。後來,在圍攻紅軍的戰鬥中,李玉堂所屬第8旅在福建溫坊戰鬥遭到紅軍主力圍攻,旅長許永相被判死刑,李玉堂受到了撤職留任的處分,並且改支上校薪給。中央紅軍被迫長征後,第3師調往閩西地區擔負地方綏靖任務。

抗戰全面爆發,第3師奉調上海蔘戰,李玉堂指揮先頭部隊抵達戰場後暫駐江灣。是月中旬,投入大場地區阻擊日軍,激戰十餘日因損失過重奉命退守蘇州南岸。放棄上海時,第3師又被調往同裏至車坊一線佈防以戰區掩護主力撤退,在完成任務後開赴漢口整補。不久李玉堂升任第8軍軍長。

抗戰勝利後,李玉堂升任徐(州)兗(州)綏靖區司令官兼整24軍軍長,打了一系列的敗仗,後來在海南戰役中,其部隊在萬寧遭到重創,其殘部於28日撤往臺灣。李玉堂率領殘部抵達臺灣新竹後,被撤去軍職,後被蔣介石槍決,終年52歲。

晚年李仙洲

黃埔一期“山東三李”的結局令人噓唏,後來在大陸成爲司局級幹部的李仙洲,知道自己的同鄉,後任空軍總司令的王叔銘,還在爲當年在萊蕪戰役沒有救出自己,使自己被俘的事耿耿於懷,特意派人捎話給王叔銘說:“我在大陸很好。當年人稱黃埔三李,一個被判刑,一個被槍決,就我一人現在還活着,善得始終,你我應該慶幸我那一次沒有被你救出去!我要感謝解放軍的包圍!”。的確,黃埔山東三李,就他的壽命最長,1988年10月22日在濟南逝世,終年94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