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各單位紛紛裁員,很多勞動者就這樣被列入到了裁員名單。面對突如其來的裁員通知,大部分勞動者都是手足無措的,既不知道單位裁員合不合法,更不知道該如何保護自己的權利,以及不知道如何賠償。

首先,對於裁員,這要看公司是合法裁員和非法裁員,賠償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一、合法性裁員

公司合法裁員是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主要包括過失性辭退、無過失性辭退和經濟性裁員三種情形。勞動者由於無過失性辭退或經濟性裁員被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依法可向用人單位要求經濟補償。

條件:

(1)依照企業破產法規定進行重整的;

(2)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

(3)企業轉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經營方式調整,經變更勞動合同後,仍需裁減人員的;

(4)其他因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

具體而言,如企業因疫情影響而出現上述法條規定的情形,例如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需轉產甚至破產,或存在其他情形直接導致企業與員工簽訂的勞動合同無法繼續履行等情形,企業可以依法裁減數量較多的員工。

需要走的程序:

(1)提前30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並提供有關生產經營狀況的資料;

(2)提出裁減人員方案,內容包括:被裁減人員名單、實施步驟及被裁減人員的經濟補償辦法等;

(3)將裁減人員方案徵求工會或者全體職工的意見,並對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

(4)向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報告裁減人員方案以及工會或者全體職工的意見並聽取勞動行政部門的意見;

(5)正式公佈裁減人員方案,與被裁減人員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依法依約向被裁減人員本人支付經濟補償金。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1條規定:需要裁減人員二十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二十人但佔企業職工總數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後,裁減人員方案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可以裁減人員。

經濟補償計算與支付:

1、計算:一般根據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和工資標準來計算具體金額

經濟補償是指企業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合同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勞動報酬,一般根據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和工資標準來計算具體金額。公式爲:經濟補償金=工作年限×月工資。

《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了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方式:“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通俗地說,經濟補償金中的月平均工資指是勞動者根據單位所發的工資條拿到手的工資。《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27條規定,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二、違法性裁員

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賠償金,賠償金標準爲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

所以,當勞動者遇到單位裁員,一定不要手足無措,沉住氣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

遇到有關法律問題,可關注下方“分秒律師”直接諮詢,律師迅速幫你理清思路,助你爭取最大的利益!4000位律師、24小時在線、3-5分鐘,100%解答您的法律困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