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裁員的信息稍微少了一點,也就大概2天一個人告訴我TA被裁了,而且大多數是試用期即將轉正時被辭退或者被裁了。

這跟今年2-4月份的每天2-4人被辭退,不可同日而語。看來國內疫情控制住了,經濟形勢有所好轉。

但是,很多行業還是深受打擊,比如外貿,並且還有很多行業沒有或者剛剛恢復,比如上海的線下培訓班,也就6月初纔開始復工,且各地電影院等娛樂場所基本都還沒怎麼重新開放。

對於裁員的優先順序,這個話題和知識點之前好幾次提及過,今天我專門講下,以免萬一哪天你碰到被裁,一下子反應不過來。

看完本文之後,無論你在什麼單位,你現在就可以將你所在部門的同事列一個清單,按照“誰會第一個被裁”這樣一個可能性,挨個給他們打分、排序。內心有數,行動纔不慌。

別以爲你在體制內,就不會被裁;即使你所在單位很穩定,我這個讓你做的清單也是有用的,類似“誰會第一個被調離”的排序,這也是一份關於穩定性排序的花名冊。

1

裁員跟辭退的區別

裁員,是個企業行爲,單位爲了縮減開支或者因爲業務調整的需要,減少甚至批量撤掉崗位、部門、事業部、名下公司,都被歸類爲裁員。

這是受到勞動法、勞動合同法以及各類民生保障方面法律法規限制的,所以,批量裁員比如比例超過20%,是要向有關勞動部門報備的,不是你企業主今天想裁員明天就能將員工全部裁了。

頂級的裁員情況,就是單位關門、企業倒閉,類似戰略撤資,對於小企業來說就是老闆跑路。這種極端情況如何應對,大家看下這裏《公司倒閉,會給我賠償嗎?》。

辭退,則一般是針對個人做出的不予留用決定,一般跟該員工個人情況息息相關。主要看你所處的崗位、是否轉正、你的工作表現、業績指標達成情況、跟領導的關係、是否站對派別、政治鬥爭等個人情況,以及你真實的能力是否能勝任這份工作。

有些職場人,領導將他招進去了,在試用期之內被該領導辭退,這種大多數就是能力問題,少部分可能是客觀原因。你此時該總結下自己的得失,尤其你的工作能力,其次是態度,而不是一直用各種陰謀論、陽謀論來問我幽哥“我領導究竟是怎麼想的?”“領導這麼壞是什麼原因?”“公司裁員都不講良心嗎?”......

記住,同一個領導招了你,再辭了你,這主要是你的個人問題,再說,這是辭退你個人,不是單位集體裁員。辭退≠裁員。

這裏大家就清楚了,裁員跟辭退還是不同的:裁員,是個集體意志,一下子裁撤很多崗位;辭退,是個針對你個人的用工行爲,只辭退你,合同期內跟你解除勞動關係,崗位還在。

搞不清楚這兩者區別的人,會在被裁員時去強調自己的業績多麼好,也會在被辭退時去抱怨公司多麼差。這種認知導致行動走向錯誤的方向,一般得不到好的結果,並嚴重影響了自己個人接下來的職業發展。

2

大公司的裁員順序

在大公司、大單位,一般都是先裁時間短的,也就是入職時間越短越容易被裁,試用期內的最危險;

轉正之後,則看資歷,本質上還是看你來了多久;

超過兩年,先裁犯過錯的;

超過5年,先裁上面沒一點關係的;

超過10年,先裁站錯隊的。

在我還是做小兵時,就一直看到身邊有人被裁員,當時我也誤以爲被裁的人“沒跟上面搞好關係,得罪了領導。”現在想來,其實大多並非如此,有很多人業績表現好,也照樣被裁。

後來做了部門經理,就懂了,某次公司要裁員,裁員比例是10%,分配到部門。對於我來說,本部門連我在內9個人,我首先不會裁了自己,剩餘的8人,只要裁了一人,就是1/9,11%的比例,雖然大於10%,但你不可能裁半個人,HR要的是名單,並且HR部門都給我列出來推薦裁員的名單。我無非選擇他們推薦的小張,要麼小王,要麼我自己提出裁了第三人小李。

在大公司,某次裁了誰,部門經理可以說了算,但也要參考人事部的建議。

3

在小公司裁員啥順序?

小公司,一般也是先裁試用期內的人;

接着,對於轉正後的人,則裁工資高的,從副總開始裁,英語稱他們爲Key Cost Driver,私企民企的管理職位不叫官,那叫鋌而走險,是我們這個社會上壓力最大的高危職業之一,這個職位“民企的總監”一般壽命是1年,也就是基本1年被開,民企的副總呢?更短,半年;

在工資相當的情況下,小企業先裁年紀大的,也就是性價比低的、動作慢的、不願意加班、不能出差的。實際上就是中年人。

在小企業,尤其私企,只有老闆和老闆的親戚,可以是中年人,甚至老年人。

打工的,當然需要年輕人,打工的中老年人,在私企是沒有太多發展空間的,包括做了高管的,除非你獲得了股份。

4

裁員跟職務,有沒有關係?

職務種類來說,先裁銷售,這點跟我們的常理不一樣,常理認爲“公司業績不佳,肯定會擴大銷售部門而裁撤其他不增加業績的部門”,錯的,先裁的是銷售,有時整個業務部門連鍋端了,連銷售總監都不需要。

你可能想不通,你做了老闆就清楚了,裁了他們但客戶都還在、過往銷售額可以保證,也可以告訴其他部門是銷售部不力,犯了錯,誤入了不適合我們的市場和客戶,趁此杯酒釋兵權拿回公司沒有完全拿回的潛在客戶名單。

接着就是裁“底薪+提成“工資結構的人,開了他們,很多提成、獎金、績效就可以不給了,底薪是按月發的,提成、獎金一般發放週期是一個季度、半年甚至2年,你走了當然就沒有了,以後“客戶回款時公司統一發放時”再說,也就是先忽悠你走人,你底薪在這裏實際上是倒貼幫我打工,我裁了你,是最省錢的,萬一你待着後面發現被忽悠了青春反而麻煩。

接着,纔開始裁撤那些“白領”部門,人事、行政、關務、財務、綜合管理部,包括我們採購部等等。

然後,開始裁運營部,也就是生產部、質量部、模具房、物流部、生產管理部、倉庫、總務等等。

最後是研發部,這是傳統行業的研發部,但大家注意下,互聯網行業的研發部也屬於銷售的範疇,放到第一步被裁,你可能又不理解,互聯網行業的研發並不是開發自然科技,他們研發的是消費科技,並不帶來基礎技術的增長,而是爲了某家公司某一個時間段的銷售額和用戶佔有率服務,互聯網行業的工程師,只是懂得某一個具體技術環節的銷售員,也叫促銷員,裁就一個字,你別不能理解。

5

企業性質對裁員有沒有影響?

企業性質方面,先裁員的當然是夫妻老婆店,50人不到的小公司,我爲何不建議大家去什麼“教育培訓行業”,因爲這個行業基本都夫妻老婆店,是極小的私企,他們誤導你錯把“培訓班”當作了教育行業,從公立幼兒園到初中,再到大學以及研究所的那些公立教育機構,纔是做教育的。

你這培訓,是將知識廉價賣給學生的小培訓公司,各種忽悠學員和家長,陪笑,那些證照沒幾個你能辦得下來的,等着隨時倒閉,對於學生家長和員工來說,都不用退款或者裁你,因爲他們夫妻倆會自己跑路,還有老公跑路,老婆留下來背鍋的,你去上班後,就讓你知道什麼是人生。

接着,創業公司很容易裁員,然後是沒上市的中型民企,接着纔是國外上市的民企,然後是國內上市民企,後面是國內上市國企,再接着是央企地方分公司,然後其他體制內尤其學校的下屬子公司,接着事業單位,後面就是央企總部,再事業單位總部,接着機關外包的各崗位,最後有編制的人員。

6

校招和社招,先裁哪個?

這個是統計規律了,企業包括單位,都是優先裁社招的人。

這點不用多解釋,社會有規律,裁了校招的員工,也不利於企業的社會口碑。

但也有校招被裁的,主要是企業確實經營困難,整個事業部都裁了,又沒有分公司可以接收你,所以才裁到了校招員工。

第二種被裁的校招人員,我這麼多案例統計下來,就是校招進去後,此人換了好幾個部門,也就是轉崗的人,甚至換了事業部的。

你到了新部門,人際關係重來,雖然在本集團下還有一點點資歷,好歹也是校招的,但空降領導或者你空降而來的部門,別人誰知道你是校招還是社招,爲了滿足領導當時的戰略目的,還是可能會將你列入被裁名單。

我們有羣友校招進了一家大公司,她折騰,5年待了三個事業部加起來4家公司,在最後一個部門,空降的領導過來後,正好來了一次裁員,領導已經通過HR那邊瞭解到她是校招生,仍然給她先降薪30%,再迫使她同意降級從培訓科轉崗到銷售科,繼續再降薪了20%,變成了當年應屆生的工資。

7

轉崗容易被裁員

跟剛剛那位一樣,多次轉部門的,大多孩子心理,以女性爲主,再來一位,如下這位星友,她沒有明說她的性別,實際上是女性無疑。

她在公司5年,目前剛換到一個新部門,儘管是私企,但新部門的主管是個女領導,各種虐待她。

現在女領導產假即將回來,她想到女主管的厲害,現在難過了,各種擔憂。

一個在此有着5年經驗的老員工,爲何會怕新的女主管呢?

因爲她轉崗了,她可能沒想到,下次裁員指標一來,女主管第一個就會裁了她。

不是因爲女人爲難女人,而是因爲轉崗過來的人,在大多數部門中,都會優先被裁員。

別的不多聊了,大家有百度搜不到答案的問題,可以向我提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