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佛教徒来说,“成佛”是最圆满的成就,是最殊胜的果报。佛教徒们根据各自不同的喜好与自身条件,有的热衷于拜佛、诵经咒;有的热衷于打坐、念佛号;有的热衷于放生、做佛事;有的热衷于参禅、参话头。他们的修行方式或者各不相同,但是目标应当是一致的,那就是“成佛”。

为什么都想要成佛呢?因为在世人的心目中,“佛”的含义包括了所有的殊胜: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边的神力;无上的智慧;五眼六通等等等等,不管是冲着哪点殊胜,总之他们都会有坚定而足够的理由。那么想要成佛,就会有机会成佛吗?想要成佛而未成佛的都是普通人,那么普通人可以成佛吗?普通人与佛的距离有多大呢?

“佛”是世人对释迦牟尼的尊称,而“释迦牟尼”是释迦族人对悉达多王子的尊称。悉达多王子未曾开悟成佛之前,也曾是个普通人,禅宗有个说法:“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因此呢,从这点上讲,普通的人也都是会有成佛的机会的。有了成佛的机会,就都能成佛吗?那就不一定了。不必说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参悟条件都并不一样,即便是相似的生活环境、参悟条件下,也不见得就都能把握住成佛的机会。佛陀在家时的三兄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佛陀在家时,他还只是悉达多王子,悉达多有两个兄弟,一个叫提婆达多,一个叫阿难,身为王子的他们生活条件不相上下,而作为兄弟的他们智商水平也应当是相差无几的。悉达多菩提树下悟道之后,开始转佛法轮,为众生讲法。聪慧过人的提婆达多和阿难也相继从佛出家修道。那么提婆达多与阿难后来会也跟悉达多一样证悟得到佛道吗?

出家后的提婆达多精勤修习,《出曜经》中曾言其:“十二年中,坐禅入定,心不移易,诵佛经六万”,可见其之广学精进,可是呢,提婆达多后来却不但没能成佛,还成了与佛作对的恶比丘,成了与佛作对的现世之魔。没能成佛是因为提婆达多不想成佛吗?不是的!提婆达多是非常渴望成佛的,他之所以勤修佛道不就是想要成为智慧的佛吗?其实他还不仅仅是想要成为智慧之佛,破坏僧团的他,还想着要成为形式上的领袖、形式上的佛陀。

跟提婆达多相比,阿难非但没有试图破坏僧团,还被佛陀指选为侍者。作为侍者的阿难,有最好的机会听闻佛法,那么博闻强记的阿难后来成佛了吗?如果你熟悉佛家典故,那么你就会知道阿难还在声闻乘,只是声闻阿罗汉,并没有真正地开悟成佛。没能成佛是阿难不想成佛吗?一定不会是阿难不想,要是不想成佛,阿难他也就不会出家了。

提婆达多和阿难都是佛陀在家时的兄弟,也都追随佛陀出家修道,与佛陀同气的他们却也都未能修而成佛。可见呢,并不是想要“成佛”就能修而成佛的。三兄弟中最终成佛的悉达多,却是为什么能够成佛呢?悉达多能够成佛的因素很多,跟他的两位兄弟相比,有一条很重要的不同,很是重要却总是被大家忽视的不同之处,那就是悉达多从来都没有“成佛”的念想。甚至于说悉达多的修行目的也不是为了开悟佛道,应该说“开悟佛道”只是悉达多修行的收获,是一种无心的收获。悉达多最初的修行目的,以至于一贯的修行目标,都只是为了寻求“解脱众生苦痛之道”,而并不是为了追求成就自己宗教地位的“成佛之道”。

佛陀在家时的三兄弟,想成佛的却成魔了,想开悟的却没能开悟,而从来也未曾想过要“开悟成佛”的悉达多,却最终开悟成佛了。可见呢,“开悟成佛”并不只是个人的事,只有心系众生苦难的人,才会有机会开悟成佛。

愿您早证菩提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2020 05 0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