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生于1895年,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1929年,徐悲鸿专职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是我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对傅抱石有知遇之恩。傅抱石于1904年出生在江西南昌的一个修伞匠人家,少年家贫,11岁在瓷器店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

1933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的徐悲鸿带着学生到庐山写生,归来途经南昌,许多青年美术爱好者慕名而来。当时失业在家、处境困窘的傅抱石也是其一。看到求教的人很多,傅抱石耐心等待,终于轮到之时,又有些拘谨不安。徐悲鸿看了图章的拓片,觉得刻得很好,细看边款署名却是“赵之谦”。原来傅抱石为了生计而仿赵之谦的图章卖。徐悲鸿鼓励道“完全不必要仿,你自己刻得就很好!”

徐悲鸿再看他的画,眼前更是一亮,画幅不大却气势恢弘,一股灵气扑面而来,徐悲鸿赞赏不已。徐悲鸿很想进一步了解傅抱石的情况,但是等待的人太多了,他请傅抱石晚上再来详谈,最好在十点钟以后。傅抱石回到家里,兴奋无比,但又一想登门求教的人那么多,徐悲鸿大师会注意到自己吗?

没想到第二天徐悲鸿冒雨而来,傅抱石请坐奉茶后就站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好。徐悲鸿亲切而认真开始看画,连连称好。看完画,徐悲鸿建议傅出国留学深造,并说:“经费困难,我给你想办法。总会有办法的。你愿意到法国去吗?”傅抱石夫妇感激不已!

为了傅抱石留学的经费,徐悲鸿去找了当时的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经过多人劝说后,熊式辉才勉强同意出一笔钱。但这笔钱不够傅抱石去法国留学的费用。傅抱石只好改去日本。傅抱石在东京生活困难,行将辍学的时候,写信向徐悲鸿求助。徐悲鸿立即四处奔走,拿自己的作品筹了一笔钱,使傅抱石得以在东京完成学业。

1935年6月,傅抱石因母病回国,1936年7月,他在南昌举办了个人画展,这是他在国内的第一次个人画展。暑假之后,应徐悲鸿之聘,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徐悲鸿还为傅抱石在生活居住上解决了难题。

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与傅抱石同在重庆中央大学任教,他欣喜地看到傅抱石在艺术上的突飞猛进,傅抱石最终成为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大师。1945年,傅抱石为徐悲鸿50寿辰,精心绘制《仰高山图》,以表达对恩师的崇敬之情。

抗日战争胜利 后,傅抱石随中央大学一同返回南京,继续执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他由“金刚坡下山斋”转至“金陵讲舍”,结束漂泊客居的生活,终于安定下来,傅抱石和家人一同重新开启人生中最为快意放松的时期。徐悲鸿在自己傅厚岗两亩的院子西南部专门辟出一块地,给傅抱石建房子。两位大师家因靠得很近。

徐悲鸿的傅厚岗居所于1932所落成,当时徐悲鸿与蒋碧微的父母及中大的另三位老师一起,蜗居于学校宿舍。后由吴稚晖倡议,在几个朋友资助、筹款下,在此购地营建。新居落成时,正逢国难当头,民不聊生。面对时局,徐悲鸿拟将新居定名为“危巢”,夫人蒋碧薇觉得名不吉利,作罢。

傅抱石等人常来此请教交流。学生孙多慈送来一百棵枫树苗点缀庭院,蒋醋意大发,命人把枫苗全部折断当柴烧掉。徐悲鸿悲愤之余,刻“无枫堂”印章一枚,称新居为“无枫堂”。当年,徐悲鸿与孙多慈之间的师生恋曾闹得满城风雨,成为轰动一时的花边新闻。但造化弄人,徐、孙二人终究是有缘无份。

傅抱石故居始建于1945年,当时傅家人口较多,房子为三层,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0平方米。相对于已在16年前建成的建筑面积200多的徐悲鸿寓所,面积要大很多。此时的徐悲鸿已与蒋碧微离婚,与廖静文结婚。

徐悲鸿、傅抱石两位大师相邻而居,寓所修旧如故,保存完好!论资历和名望,徐悲鸿都比傅抱石高很多,徐对傅还有知遇之恩。两位大师相邻而居,两人情如师徒,关系至深。

现在的百子亭项目以徐悲鸿故居、傅抱石故居等11幢珍贵的民国建筑为基础,东至百子亭路,西至中央路,南至傅厚岗路,总占地面积约3公顷(其中历史风貌区约1.5公顷),正在不断的建设之中。不久这里将原汁原味展现“历史沉淀”,为南京城市带来全新的文化艺术体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