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面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國民黨軍連戰連敗士氣低落,很多國民黨軍將領主動棄暗投降,舉起了義旗,當然也有一些人到最後時刻仍然拒不投降,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就是如此,他就是國民黨軍王牌軍軍長,楊伯濤。

楊伯濤,南省芷江縣人,侗族,1909年4月19日出生於芷江縣壠坪鄉的一個農民家庭。楊伯濤幼時喪父,由母親養大,由於家境貧寒,初中只讀了一年,後來受革命思潮影響,1926年16歲的楊伯濤參軍入伍,並在北伐戰爭中成長爲一名合格的軍人,後來成功考入黃浦軍校武漢分校第七期。

1927年8月,錢大鈞教導第三師在武漢成立,楊伯濤未及畢業便被任命爲排長,中原大戰後,教三師併入第18軍,楊伯濤升任連長。1935年,楊伯濤考入南京陸軍大學第十四期深造,1937年日軍全面侵華,淞滬會戰爆發。楊伯濤當即棄學奔赴上海蔘戰,被時任第十八軍軍長羅卓英委任爲營長,此後他在抗日戰爭期間,多次隨部與日軍血戰。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楊伯濤先後參加了南海戰役、棗宜會戰、反攻宜昌之戰、鄂西戰役、常德會戰、雪峯山戰役等。其中,常德會戰期間,他任陳誠六戰區總部參謀處長,主管作戰計劃,參與策劃了常德會戰,成功收復常德。雪峯山戰役期間,他所在的十八軍奉何應欽之命協助王耀武第四方面軍作戰,大獲全勝。期間,楊伯濤率部自漵浦南下,成功切斷了日軍的退路,直接促成了雪峯山大捷。

1945年國民黨軍第十八軍縮編爲整編十一師,楊伯濤所在師縮編爲十一旅,他出任旅長。整編十一師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作風頑強,屬於國民黨軍的“五大主力”部隊之一。

解放戰爭期間,楊伯濤跟隨國民黨反動派打內戰,最終於1948年升任整編第十一師師長,同年整編第十一師恢復十八軍番號,下轄第十一師、第四十軍師、第一百一十八師,楊伯濤成功升任第十八軍軍長。

1948年11月23日,淮海戰役進入第二階段,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原野戰軍,在安徽宿縣馬圍子、楊莊、雙堆集、許莊地區,完成了對國民黨軍精銳部隊的合圍,其中就包括楊伯濤的第十八軍。

最後時刻,楊伯濤曾收到一封解放軍派人送來的信。信中分析形勢,陳說利害關係,勸告他主動放下武器,並保證他的人身安全。然而,楊伯濤讀完來信後,卻連連搖頭。

1948年12月15日,國民黨軍徹底崩潰,楊伯濤眼見突圍無望,便跳入雙堆集西門外的一條小河裏,打算跳河自殺,沒想到河水並不深,自殺不成被人民解放軍31軍第91師步兵271團7連班長俘獲。

那麼,楊伯濤爲何即便跳河自殺,也拒不投降呢?原來,國民黨第十八軍從江西第三次圍剿起,就和紅軍作對,用楊伯濤的話說:“(雙方)結下了血海深仇,若是落入解放軍手裏,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絕無饒恕之理。”

然而,令楊伯濤感到意外的是,被俘後他並沒受到軍法審判,反而受到了優待。原來考慮到他在抗日戰爭中的作出的貢獻,新中國對他進行了寬大處理,不僅第一批被特赦,還在全國政協任擔任文史專員。2000年3月,楊伯濤因病逝世,享年91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