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被誤解的“新發地”到底是個什麼地?新發地的前世今生

北京“新發地”,在這兩天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關於這個地名,網上甚至還有“新發病例之地”這樣的誤解,那麼“新發地”倒是是個什麼地?讓我們來捋捋它的前世今生。

看墳人小村落髮展出的街頭市場

追溯“新發地”這個地名的最早來源,還要回到明清易代之際。北京城動盪不安,隨着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曾經的京城開始進入混亂時期。這期間,作爲之前皇家獵場的海子牆無人管理,當時便有一些在京城郊外居住的看墳人在該牆的東側故址土坡上自行建立住房。由於這裏離墳地和看墳人的居住地不算太遠,“新墳地”這一詞便落到了這裏。

這個地名延續了將近300多年,直到1958年,墳地被夷平,大量閒置土地被開闢爲新的農田,而舊名稱“新墳地”也順勢改名爲“新發地”。

歷史上,華北平原沃野之地——豐臺,蔬菜生產歷史有1700多年,這裏也是北京的蔬菜主要產區,若問明清兩代皇家供菜在哪裏,答案肯定離不開豐臺。

改革開放之後,市場逐步放開,緊鄰京開公路的新發地處於南北交通要道,有農民在此自發擺攤賣自家蔬菜水果,就這樣,一個露天的街頭市場,慢慢成熟了起來。

1985年,北京市政府出臺了放開肉、蛋、水產、蔬菜等農副產品價格和打開城門歡迎各地蔬菜進京的兩項舉措,在原本就有自發在此批發菜的基礎上,劃出15畝地,投資15萬元,安排15個人建起了小型的農貿市場,這就是最初的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當時,圍牆都是用鐵絲網圍起來,相當簡陋。

新發地市場以收費低、手續簡單的特點不斷吸引客戶入駐,交易量逐年上漲,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

一個讓北京人念念不忘的地方

2002年、2003年前後,新發地迎來了一次飛速擴張。當時,北京正在積極準備2008年北京奧運會,一些原本在市區,如大鐘寺、四道口的批發市場已經給周邊環境帶來巨大影響,面臨搬遷。這些市場的商戶很多就被新發地市場招納進來,水果批發等業務也被做大了起來。

多年來,新發地是一個讓北京人念念不忘的地方,因爲這裏有火熱的人氣和濃厚的煙火氣。去新發地買菜,是不少北京人的生活習慣。

北京人喜歡逛早市,如今在市區已經很少有了,但在新發地市場,每天天還沒亮,就開始熱鬧起來,可以說是北京最早醒來的地方。去早市買菜,新鮮又實惠。對很多大爺大媽來說,哪怕往返要花上近一個小時,或坐公交、或溜達着趕在太陽出來前,和物美超市、果多美、每日優鮮等機構的採購員們,一起搶購剛運來的新鮮蔬菜、擺出來的肉等食材,是頗有成就感的事。

從2008年開始,新發地就在北京城區建便民菜店,並提供蔬菜直通車業務。新發地的蔬菜水果可以輻射京城上千個小區。

到2018年,新發地已經發展成爲佔地1680畝的亞洲最大的批發市場,開車穿過市場也要幾分鐘。市場擁有管理人員1500名,固定攤位2000個左右、定點客戶4000多家,日吞吐蔬菜1.6萬噸、果品1.6萬噸、生豬3000多頭、羊1500多隻、牛150多頭、水產1800多噸。

市場過億以上的商戶有32家,年交易額過千萬的1000多家,形成了以蔬菜、果品批發爲龍頭, 肉類、糧油、水產、調料等十大類農副產品綜合批發交易的格局。

2019年,新發地批發市場年交易量1749萬噸,交易額1319億元人民幣。在全國4600多家農產品批發市場中,新發地市場交易量、交易額已連續十七年雙居全國第一。

“新發地”全國遍地開花

“新發地”批發市場,不僅是北京的“菜籃子”,也是全國農貿市場的“地標”。“新發地”三個字在農貿市場行業太出名了,除了北京之外,全國各地還有諸多“新發地”。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具有連鎖性質的北京市新發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它分佈在全國各地,共有10多個分市場,其中以黃淮海平原地區爲集中,例如高碑店、保定、鹽山、長垣、亳州、泗縣、蒙城、宿松、蘭考等地。

另外,浙江德清、福建龍巖、海南海口、遼寧盤錦、甘肅瓜州、齊魯大地的濱州德州煙臺、湖北襄陽和武漢、內蒙古的興和涼城鄂爾多斯、河北的唐山固安燕郊都有名爲新發地的相關果蔬生鮮農貿批發市場。

可以說,“新發地”已經成爲全國批發市場的名牌,甚至它的名氣已經傳到國外,BBC在紀錄片《中國春節》中把它譽爲“北京飲食文化的靈魂”的地方。

儘管現在新發地臨時關閉,但並非是完全停止交易。爲保障市場供應,新發地批發市場已在其他地點設置了蔬菜、水果交易專區,並在新發地國際水產城和盛芳國際花卉市場開闢了兩個臨時性市場;其他商超門店也啓動了緊急調貨準備。

相信用不了多久,新發地就又能恢復往日朝陽下的熱鬧景象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