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這話是劉邦打敗項羽後,在慶功宴上說的。

看着是誇蕭何張良韓信,仔細品味,劉邦拐着彎在誇自己。

真實意思是:

出謀劃策,張良牛;搞後勤,蕭何牛;打勝仗,韓信牛。

但這三位,除了這些方面比我強,其他方面都不如我。

至於在座的各位(彭越、英布、陳平、曹參、周勃、竇嬰、樊噲…等),都是辣雞!

劉邦這麼說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就連毛主席都說:

漢朝的劉邦是封建皇帝裏邊最厲害的一個。

老人家讀《史記·高祖本紀》時,寫了這樣一條批語:“項王非政治家。漢王則爲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老人家總結劉邦之所成功有四點:一是決策對頭;二是用人得當;三是豁達大度;四是從諫如流。

今天主要想談談,劉邦的第一桶金怎麼來的?

《資治通鑑》記載:

秦紀 二世元年 公元前209年,及陳涉起,沛令欲以沛應之。掾、主吏蕭何、曹參曰:“君爲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聽。願君召諸亡在外者,可得數百人,因劫衆,衆不敢不聽。”乃令樊噲召劉季。劉季之衆已數十百人矣。沛令後悔,恐其有變,乃閉城城守,欲誅蕭、曹。蕭、曹恐,逾城保劉季。劉季乃書帛射城上,遺沛父老,爲陳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門迎劉季,立以爲沛公。蕭、曹等爲收沛子弟,得二三千人,以應諸侯。

也就是說,陳涉起兵,那是勢如破竹,很快就打到陳縣稱王。在陳涉的鼓舞下,很多人都打着陳涉的旗號鬧革命。那個善於斂財的沛縣令,正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上舉棋不定。作爲秦朝的革命幹部,他也算得上深受國恩了。但是在帝國危難的時候,沛縣令選擇站在帝國的對立面。這倒不是因爲沛縣令出於正義而要推翻暴秦,而是因爲他發現很多地方官隨着這股風鬧獨立,有不少稱王稱霸的。沛縣這塊地方,秦朝的正規軍來不了,陳涉的起義軍視他們爲自己人,怎麼說都是一筆劃算的買賣。沛縣令找來自己的倆祕書商議大計,這倆祕書一個叫蕭何,一個曹參。這哥倆一合計,沛縣令說得對啊,是時候和秦王朝劃清界限了。

於是縣掾蕭何和主吏曹參說:“大人身爲秦吏,現在想率領百姓響應陳勝,恐怕很多人不會服從。請大人召集流亡者,可以召集數百人,再利用這些人威脅百姓,大家不敢不聽。”

縣令覺得有理,就讓樊噲去喊劉邦回徐州來加盟。可是這指令一發出去,縣令就後悔了。

縣令想,這劉邦此時已經有數百之衆,威望極高,讓他回來,豈不是引狼入室,搞不好還會被劉邦所殺。所以,他命令關閉城門,並且想殺掉蕭何與曹參。蕭何和曹參很害怕,便偷偷逃出城投奔劉邦。劉邦聽說後,就將一封信射進城中,向父老鄉親陳訴了利弊關係,鼓動城中老百姓殺掉出爾反爾的縣令,大家一起保衛家鄉。開城門迎接劉邦。

其實在推舉誰做這沛縣起義軍首領的時候,蕭何就大力推進劉邦。這蕭何打了小算盤,他是擔心如果起義不成,會被秦朝誅滅九族,不敢做這首領。於是這劉邦就順利當上這沛縣的首領,人稱沛公。

然後蕭何、曹參等人,趁機招募了沛縣二三千子弟,響應反秦的各路諸侯。

這是劉邦政治人生當中,真正意義的第一桶金。

這也是《資治通鑑》中所提供的劉邦如何賺到第一桶金,表面上看起來是蕭何曹參送給他的,其實不是這樣,是他自己看清大勢,提前佈局爭取到的。

年輕時,劉邦仰慕信陵君,想去投靠。

去的路上魏無忌死了,於是投奔了信陵君門客張耳,即後來和陳勝一起造反的趙王張耳。

從劉邦身上,隱隱約約能看到信陵君的風骨。想必外出遊歷的經歷,讓他受益頗深。

劉邦是那個時代,爲數不多能意識到天下將亂的人,而混亂就是階梯,誰說的來着,我忘記了。

我們來看看劉邦是怎麼佈局的?

1.結交官員地主:

劉邦,字季,爲人隆準、龍顏,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初爲泗上亭長,單父人呂公,好相人,見季狀貌,奇之,以女妻之。

2.結交綠林好漢:

既而季以亭長爲縣送徒驪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

3.包裝神話自己:

劉季被酒,夜徑澤中,有大蛇當徑,季拔劍斬蛇。有老嫗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爲蛇,當道。今赤帝子殺之!”因忽不見。劉季亡匿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數有奇怪;沛中子弟聞之,多欲附者。

一套操作下來:

有了沛縣官員的支持,劉邦架空了縣令,有了自己的領導班子;

有了地主豪強支持,劉邦有了兵源錢糧;

有了綠林好漢支持,劉邦有了統兵將領;

有官有將有兵有財源,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劉邦冊成功雖有歷史進程的推波助瀾,但也否定不了劉邦的個人奮鬥。

在封建帝王中,能和劉邦相提並論的,只有李世民和朱元璋。

爲什麼普通人對劉邦的評價不高?

普通人覺得劉邦是個無賴,但在帝王眼中劉邦的評價很高。爲什麼反差大?因爲角度不同。

普通人看道德。看到的是不正經、散漫、懶惰和好色,看到了個猥瑣大叔。

用這個標準看,劉邦的評價不高正常。

而歷代帝王從權謀的角度看,看到的是權謀智慧、戰略眼光、和軍事才能。

從這個角度看,劉邦的綜合能力很強。

劉邦最強的能力,是非常優秀的大局觀、戰略眼光以及佈局能力。

劉邦怎麼具體這麼做的呢?

劉邦這些年在沛縣,並非世人眼中那樣遊手好閒、貪財好色。

他一直在織網布局,爲了迎接即將來的暴風雨。

他一直爲了實現當初看到嬴政時,發出的那句感嘆而努力:大丈夫當如是!

蕭何、曹參、樊噲都是劉邦當泗水亭長時結交的官員。

所謂的父老鄉親,其實就是沛縣的地主豪強,而劉邦娶了大地主呂公的女兒,是地主家的女婿。

此外劉邦還有一支佔山爲王時拉起來的隊伍。

在沛縣這個圈子裏,要想幹事,離不開劉邦。

這就是威望,蕭何曹參不行,他們沒有在各個領域裏的威望,別人不服,玩不轉。

所以這纔有了蕭何曹參想造反,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劉邦,趕緊拉劉邦來入夥。

因爲沒有劉邦,他倆根本玩不了,劉邦纔是沛縣事實上的掌權者。

地主豪強聽他的,官員聽他的,流寇也聽他的。

機會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所謂的天選之子,不過是比別人多付出十倍的努力。

劉邦的第一桶金,並非天上掉餡餅,而是靠的自己的戰略眼光、努力和佈局能力。

所以劉邦可以以48歲的高齡,在短短几年間亡秦、滅項,又幾年,滅異姓王。

這也就是爲什麼劉邦在老人家所有皇帝中評價最高。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中國一樣有這樣完事豐富的歷史記錄,人類社會活動的所有變數都寫在了中國的歷史書裏,你想看問題更通透,可以去讀歷史,想少踩坑,可以去讀歷史,想搞清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去讀歷史。甚至當心情不好時,也可以去讀歷史。

尤其是去讀《資治通鑑》,你不知道幹什麼了,迷茫的時候,去讀《資治通鑑》,想了解社會里的各種關係,去讀《資治通鑑》,甚至想了解權術,也可以去讀《資治通鑑》。

成千上萬人的生死榮枯,被你一頁翻過,多少王侯將相在你的指間滑過,與你對話的都是帝王將相,你還會被眼前的小問題困惑住嗎?

因此欲瞭解更多歷史的智慧,應該多讀、細讀《資治通鑑》。

畢竟在所有史書中,《資治通鑑》幾乎是一本,能夠讓人各方面素質都全面提升的書,看完等於多活了1300年。但是對於普通大衆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喫力的。

因此,《白話資治通鑑》這套書因爲編纂此書的學者本都是國學大家,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

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作爲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