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多行善舉,自然會廣積功德,纔會有福報綿長。祈福避禍是人的天性,有的人只知道向外索求,求神佛菩薩保佑,難免會墜入末流,難成功果;

所謂“行善積德”,行善事被人稱頌褒揚,此乃爲“陽善”;而行善不爲人所知,此乃爲“積陰德”。

爲善之初心是“無所求”,這樣再去成就善事、好事,纔會積陰德;縱然他人對你不解、甚至白眼奚落,你還能心不罣礙(gua ai),這樣纔是積陰德。

要廣積陰德,才能轉化受用,從而達到命運的轉變,這五件事最積陰德,有一件能做好就很了不起了,儘量多做福報綿長潤澤後世。

一、積功累德,慈心於物

功德都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所以“勿以善小而不爲”。行善不是以獲得別人的讚揚爲目的,更何況還有很多人“知善而不爲”,達不到真知實行,算不得是真正有德!

功德的積累,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期間通過對善的踐行,來參悟其中的真諦,最終纔會成爲有福之人,纔有可能轉變命運。那麼,怎樣去“爲善積德”呢?

善的根本,就在這句話中:“慈心於物”。慈心就是仁心,慈的意義有兩種:

第一,扶危濟困,拔除痛苦;第二,戒除殺念,放生布施。做人要懂得仁慈寬容,讓慈心遍及萬物,此乃大功德!

二、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既知修善,也應斷惡!“不履邪徑,不欺暗室”,這句話給了我們一個“斷惡”之法。

“不履邪徑”是教我們不要走邪路,人一生會走過無數條道路,有坦途大路,也有羊腸小徑,還有崎嶇山道;用你所要走的“路徑”,來比喻處事時你內心的選擇、決定,因爲不同的選擇會踏上不同的道路,從而對生命產生不同的影響。

在通往邪徑的路上,充斥着:怨恨、惡語、抱怨、貪婪、淫色、殘忍等等無數的歧途,秉持因果正道,才能分辨哪些路徑是通向痛苦的心念,纔會做出正確選擇。

“不欺暗室”中的“暗室”指的是自己的“起心動念”,指的是那些不爲人知的作爲;“不欺”就是不自欺欺人,不要給自己的錯誤選擇找藉口。

所以,“不欺暗室”是教誨我們:不要覺得別人看不見、不知道,就自我欺騙地去選擇歧途。

有些人嘴上說一套,心裏盤算又一套;有些人在外恭謙溫和,在家卻蠻橫跋扈;有些人敬師長朋友,卻對父母惡語相向;這種“人前一套,背後一套”的做法,不要覺得別人不知道,你就去做了。須知善惡有報,你一念生起,必會在心中留下烙印!等惡念成熟之後,必會呈現出外在的痛苦!

三、矜孤恤寡,敬老懷幼

芸芸衆生,人與人同類之間,更能體會到彼此的感情共鳴。鰥寡孤獨之人,是可憐之人。愛護、教養孤兒,要做到貼心、平等對之,使之成爲社會良材;寡獨之人,對其佈施接濟,安撫其心緒。

尊老愛幼,更是處事的基本準則,善大善小點滴積累,儘自己所能幫助弱者,實屬無量功德一件!

四、忠孝友悌,正己化人

忠於職守,盡心而爲。是對待事業、工作的態度;孝敬父母長輩,是人之倫常正道;對待兄弟朋友,彼此尊重、友愛,團結一心互相幫扶,這纔是正確的關係啊!

以上所有的對應關係,都是建立在自身“正”的基礎上的。所謂“正人先正己”,自己能做到積善積德,纔可以去感化別人,纔有感召力,得到大家的尊重與支持。所以,加強自身修養的功夫,本身就是一種修行。

五、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大千世界,人類之外的萬物也都應以善對之,即使是一草一木,再微不足道的生命都應該被尊重,這就是對一切生命的善!

心存慈唸的人,更能感受到生命的熱烈,我們不僅要“愛人愛己”,更要能以柔軟慈善之心對待萬物,這纔是一個真正修善之人該做的啊!

積累陰德,不僅要誠心正意,也要重視點滴小事的積聚之功,更要知道厚積陰德才能得到轉化,這樣福報也就來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