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回事,我講了這麼久你還不會做,上課有沒有認真聽老師講課?”

“可是你講的與老師講的方法不一樣,本來還有點頭緒,聽你講完,我更雲裏霧裏摸不到頭腦了!”

“那你翻翻課本,看看能不能想起老師講過的內容?”

“問題是課本上啥都沒有,不信你自己看!”

爸爸接過正讀小學五年級兒子的數學課本,翻來翻去確實沒有找到與練習題相關的知識點。難怪有家長感嘆:大學本科畢業卻輔導不了讀小學五年級的孩子的作業。

跟同事聊起這事時,大都有相同或相似的想法:現在的數學太難了,我敢打賭,中小學生裏十之八九都有在補習班裏補數學。確實,越到高年級越難學,很多孩子在小學五六年級就明顯喫力了。

有個朋友一聽說數學,就連連嘆氣。說起自家學霸孩子,讀小學初中的時候,數學成績特別突出,中考數學成績118分,初升高進入了重點高中重點班,本保持估計上中大沒問題,可到了高一數學成績出現明顯下滑,到了高二更加不行了。由於數學成績拖後腿被刷出了重點班。現在的數學真的很難學嗎?身爲奮鬥在一線多的老師道出了實情:

1.課本被簡化,非數學老師看不懂

以前的數學課本,從知識點、難點、重點都註明得很詳細,只要有數學基礎,拿到課本看看就能懂。而現在的課本,看似內容不多,但感覺無字天書,短短的幾行字就介紹完了一章節的內容,不是一線數學老師,課本幾乎沒有什麼作用。所以,現在的孩子,只有上課跟上老師的節奏,把知識點搞明白,寫作業做強化練習才能得心應手,否則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再說數學教材的例題,都是很簡單,估計全班上沒有幾個孩子不會的。可練習題的難度卻相差十萬八千里,基本都是拔高和拓展題。

我們老師每天上課很多時候都是匆匆講完例題,然後再把練習題一道道給孩子們講一遍,因爲不講孩子們幾乎都不會。

現在的孩子想自學數學已經不太可能,至少光憑一本數學書是不可能的,因爲課本上的內容像看無字天書,例題涉及的知識點太有限了!

2.數學輔助學具道具少,涉及的新概念抽象化難以理解

現在所用的新標教材,看似講究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目的讓學習與生活相結合,更容易理解與接受,可實際上越來越抽象,與學生生活聯繫並不多,涉及一些新概念更加難以理解。比如一年級要學習的內容中“找錢”,就是學會元角分互換,雖然錢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可現在的孩子很少接觸錢,對如何換零湊整還是很難理解,學起來非常困難。還有表面積、體積、利率、工程、折扣等問題,雖然與生活息息相關,但關在水泥高樓裏的孩子理解這類的知識,特別費力。單靠憑空想象去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上課基本上聽天書般。如果有輔助學具道具,能幫助孩子理解,學起來就不會那麼喫力了。

再說,目前階段的他們,根本接觸不到這些看似與生活聯繫緊密的深奧知識,所以學習起來不好理解,感覺特別費力。

3.強調計算能力,注重思維拓展

70,80年代出生的都記得上小學伊始,每當做數學作業都要掰手指、折樹枝計數,方法雖然古板機械了些,但方便理解懂得運用。可現在的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樣計數了,而是學起了湊十法破十法,計算能力刷的升上去了,可有多少孩子真正能懂並且靈活運用,卻很難說了。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一百以內加減法算得老快老準了。但過分強調計算的重要性,卻忽略了一點,熟能生巧的道理需要孩子在練習中自個兒去總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現在這種湊十破十法,就像江湖上的武功祕籍,老師把這些技巧一股腦傳授給學生,天賦高的天賦低的都得全盤接住,這樣看來,對天賦低的學生確實很難消化,只能導致數學越學越難了。

還有,雖然現在的新標課本知識點不難,但課後練習都有思維拓展題,也就是考試試卷上壓軸題的題型,孩子要想考試高分,唯有把思維拓展題攻下。這樣的題多了,會加重中等及以下學生學習負擔,因爲就算老師詳細講解也未必能懂,更何況這類提高題,只適合學習有餘力的學生。慢慢地,學數學的差距當然越拉越開了。

數學是一門應用學科,數學思維是大多數思維的基礎,培養學生數學興趣尤爲重要,因此,希望老師、教育部門在培養興趣方面多下點功夫,總結出一套有利學生學好數學的經驗和方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