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好,一篇“隆中对”让我们见识到了刘备求才若渴,能屈能伸,礼贤下士的态度,也让我们看到了诸葛亮闲卧乡野,然天下大势却了若指掌的大德之才,正是这一段佳话,千百年来一直在广为流传,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刘备在求贤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

在第一次拜访的时候,诸葛出外巡游去了,刘备跑了个空,在第二次拜访的时候,恰逢天降大雪,依旧扑了个空,两次都没有见到人,关张二人都有点不耐烦了,张飞更是气愤不已,可刘备是如何做的呢?他丝毫没有不耐烦的姿态,只留了一份呈令交给仆人。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刘备是真心的想求取大才之人,这里给后世的我们很多感慨,做大事如果没有恒心和毅力,一切都是空谈。间接地表明了刘备如果连这点耐心都没有,诸葛亮是断不会出山帮助他的。

两次未见,并不能阻碍刘备求贤的步伐,在第三次拜访的时候,诸葛亮终于在家,可不巧的是刚好到中午,诸葛亮正在休憩,这一睡可就好几个时辰,刘备没有叫人去叫醒,他矗立在门口耐心的等候,没有一丝不耐烦,这个时候他就好比是门外待服侍的仆人,其实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诸葛亮其实是知道他们来了,这也许是他对刘备的最后一道考量吧!还好刘备有耐心,态度够谦虚,终于如鱼得水,如愿以偿。

两人主次就座,刘备表面了自己现目前的状况和未来的憧憬,诸葛亮早就做好了对策,他先是为刘备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路线,接着拿出地图,再为刘备定鼎“三分天下”策略,这一番谈话,可说得刘备心坎里去了,也让刘备见识了什么叫大才之人,正是这一段佳话,才造就了后世著名的“隆中对”,同时,让现世的我们见识到了一位上位者苦苦思贤若渴的期望,让我们看到了大才之人得以实现抱负理想。

三次拜访,诸葛亮感其诚,从此为蜀殚精竭虑,直至他人生的最后一刻,一篇“隆中对”,佳话永流传,后世的我们学习到了刘备和诸葛亮两位就像一对好朋友,生生相惜,一见如故,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不知道各位看官在现实中有没有一见如故的至交呢?不为利益,只为坦诚相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