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因影响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也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由于这次疫情,国内好多企业因经营问题发生了大幅裁员问题。那么,公司经济性裁员的,需要走什么合法程序?

法妞网友问答:

我经营了一家公司,前几年效益挺好,但是这几年收益甚微,又加上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公司基本上没有收入,还要给员工开工资。实在是受不了。我想问一下裁员的话,需要经过什么程序才合法呢?

法妞解答:

经济性裁员是指用人单位由于经营不善等经济原因,一次性辞退部分劳动者的情形。经济性裁员仍属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首先,用人单位可以经济性裁员,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其次,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的,需要走法定的程序:

根据《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第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确需裁减人员,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资料;

(二)提出裁减人员方案,内容包括:被裁减人员名单,裁减时间及实施步骤,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集体合同约定的被裁减人员经济补偿办法;

(三)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

(五)由用人单位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与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按照有关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本人支付经济补偿金,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

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的,也是有一定限制的,有些员工是优先留用:比如说,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员工;另外,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员工,也应当优先留用。

关于经济性裁员劳动者权益的问题,被裁员的劳动者依法获得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应按被裁员工之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性收入计算。这里的工资性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而非单指基本工资。如果前12个月平均工资收入低于本市职工最低工资的,按本市职工最低工资标准计算。补偿的期限是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而定的,每满一年,就有本人一个月工资收入的经济补偿。满6个月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法妞小结:

因经济性原因解除劳动合同不同于其他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经济性裁员涉及人员多,客观情况复杂,只有在用人单位履行“说明—听取—报告”法定义务的前提下,以法律约束用人单位随意裁员的目标才能实现。

所以说,公司想要经济性裁员的,必须要经过法定程序,否则会面临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