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军事整编会议”,第一次提出了五大主力的称呼。这五大主力分别指的是新1军、新6军、整编第5师、整编第11师和整编第74师。作为国军中的头等主力,这五支部队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如何?哪个又最难打呢?

从战绩上来衡量,表现最差的是整编第11师。第11师的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18军,是陈诚赖以起家的部队。抗日战争期间,18军作为国军主力,打过不少硬仗,胡琏更是在石牌保卫战中一战成名。然而解放战争爆发后,胡琏却畏首畏尾,一步三望,在进攻方面毫无亮点可言。正因为战绩平平,他才长期无法升迁。

整编第5师的表现比整编第11师要好看不少。第5师的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5军,成立于1938年10月,是国民党组建最早的一支现代化的装甲部队。抗日战争期间曾在昆仑关和日寇血战,一举扬名,被誉为“铁马雄师”。解放战争爆发后,在邱清泉的率领下,整编第5师先后在河南、江苏和山东等地和我军作战,给中野和华野制造过不小的困难,最后在淮海战役中全军覆没,军长熊笑三侥幸逃脱,邱清泉则被我军击毙。

新1军和新6军是五大主力中装备最好的部队,在兰姆伽受过美军顾问的专门训练,反攻缅甸期间表现十分优异,多次在战场上重创日军。后来新1军一分为二,变成了新1军和新6军。解放战争期间,这两支部队在孙立人和廖耀湘的带领下进入东北战场和我军作战,新六军的表现明显优于新1军,曾在沙岭战斗中以一个团击败四野一个纵队。后来因为卫立煌、老蒋和杜聿明三人互相扯皮,导致新1军和新6军在向营口撤退的途中被我军包围,最终全军覆没。

五大主力中,最难打的当属整编74师。74师的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74军,成立于1937年9月1日,由王耀武的第51师和俞济时的第58师合编而成,后来又加入了余程万的57师。抗战期间,74军在王耀武的带领下无役不与,几乎打满了全场,被誉为抗日铁军。解放战争爆发后,张灵甫出任整编74师师长,率部从南京出发,一路连战连捷,先后攻占了淮安、淮阴和涟水等地,风头一时无二。

为了阻挡74师的进攻,华野10纵司令谢祥军还在战斗中牺牲。当时华野中有不少战士认为74师比日军还难打,可见74师的战斗力有多强。涟水失守后,华东野战军在江苏无法立足,被迫撤往山东。随后老蒋调集45万重兵对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74师作为攻击箭头一路突进,成了突出的孤军。粟裕敏锐地抓住战机,倾华野全力将74师围在了孟良崮,4个纵队打援,5个纵队攻击。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苦战了三天才将74师全歼,自身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以5个纵队来打一个整编师,这在解放战争中是唯一的一例,74师之难打,可见一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