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國民黨在南京召開“軍事整編會議”,第一次提出了五大主力的稱呼。這五大主力分別指的是新1軍、新6軍、整編第5師、整編第11師和整編第74師。作爲國軍中的頭等主力,這五支部隊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如何?哪個又最難打呢?

從戰績上來衡量,表現最差的是整編第11師。第11師的前身是國民革命軍第18軍,是陳誠賴以起家的部隊。抗日戰爭期間,18軍作爲國軍主力,打過不少硬仗,胡璉更是在石牌保衛戰中一戰成名。然而解放戰爭爆發後,胡璉卻畏首畏尾,一步三望,在進攻方面毫無亮點可言。正因爲戰績平平,他才長期無法升遷。

整編第5師的表現比整編第11師要好看不少。第5師的前身是國民革命軍第5軍,成立於1938年10月,是國民黨組建最早的一支現代化的裝甲部隊。抗日戰爭期間曾在崑崙關和日寇血戰,一舉揚名,被譽爲“鐵馬雄師”。解放戰爭爆發後,在邱清泉的率領下,整編第5師先後在河南、江蘇和山東等地和我軍作戰,給中野和華野製造過不小的困難,最後在淮海戰役中全軍覆沒,軍長熊笑三僥倖逃脫,邱清泉則被我軍擊斃。

新1軍和新6軍是五大主力中裝備最好的部隊,在蘭姆伽受過美軍顧問的專門訓練,反攻緬甸期間表現十分優異,多次在戰場上重創日軍。後來新1軍一分爲二,變成了新1軍和新6軍。解放戰爭期間,這兩支部隊在孫立人和廖耀湘的帶領下進入東北戰場和我軍作戰,新六軍的表現明顯優於新1軍,曾在沙嶺戰鬥中以一個團擊敗四野一個縱隊。後來因爲衛立煌、老蔣和杜聿明三人互相扯皮,導致新1軍和新6軍在向營口撤退的途中被我軍包圍,最終全軍覆沒。

五大主力中,最難打的當屬整編74師。74師的前身是國民革命軍第74軍,成立於1937年9月1日,由王耀武的第51師和俞濟時的第58師合編而成,後來又加入了餘程萬的57師。抗戰期間,74軍在王耀武的帶領下無役不與,幾乎打滿了全場,被譽爲抗日鐵軍。解放戰爭爆發後,張靈甫出任整編74師師長,率部從南京出發,一路連戰連捷,先後攻佔了淮安、淮陰和漣水等地,風頭一時無二。

爲了阻擋74師的進攻,華野10縱司令謝祥軍還在戰鬥中犧牲。當時華野中有不少戰士認爲74師比日軍還難打,可見74師的戰鬥力有多強。漣水失守後,華東野戰軍在江蘇無法立足,被迫撤往山東。隨後老蔣調集45萬重兵對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74師作爲攻擊箭頭一路突進,成了突出的孤軍。粟裕敏銳地抓住戰機,傾華野全力將74師圍在了孟良崮,4個縱隊打援,5個縱隊攻擊。在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苦戰了三天才將74師全殲,自身也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以5個縱隊來打一個整編師,這在解放戰爭中是唯一的一例,74師之難打,可見一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