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已經定型的詞,成語有很多,但幾乎每一個成語都有一個典故,有些甚至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盛衰亡,比如“莫須有”。隨着時間的推移,每個成語所指的意思也會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小部分意思則完全發生了變化,如“相濡以沫”。

有一個成語人盡皆知,現在一般用於罵人,形容那些不守貞潔的女子或失足婦女,這些人早已沒有自己的靈魂,只有皮肉和金錢。在某些圈子,這種現象是比較普遍的,您一定猜到是哪個成語了。

先看一段原文: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將享諸郊。雍姬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將享子於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殺雍糾,屍諸周氏之汪。公載以出,曰:“謀及婦人,宜其死也。”夏,厲公出奔蔡。

翻譯成現代文是這樣的:春秋時期的祭仲是鄭國的權臣,專橫跋扈,當然早年的祭仲還是爲鄭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只是後來恃寵而驕,個人慾望極度膨脹,覺得領導阻礙了自己的發展,想“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己說了算。領導當然不願意,所以想辦法搞掉他,這種事情肯定動手,只能找人,因此都是最高機密。鄭伯找了另外一個大臣,託付他辦成這件事。沒想到這麼機密的事情泄露消息了,雍糾的老婆(雍姬)發現了這個祕密,自己的老公組織人手殺自己的父親。這種事情放在誰身上都是糾結矛盾的,雍姬也一樣,於是去找老媽商量。

她問老媽“父親和老公哪一個更親近呢?”老媽毫不猶豫地說:“那還用問,是個男人都可以做老公,父親卻只有一個,這能比嗎?”雍姬於是很委婉地告訴老爹:“您老的女婿不想在家裏請您喝酒,想請您老在外面來個痛快的花生毛豆啤酒加燒烤。家裏美女,幹嘛非跑到外面去?”於是祭仲就把雍糾給殺了,把他的屍首扔在水邊。鄭伯作爲國王,還算有點血性和義氣,自己親自駕車把屍體拉走,和這死鬼豬隊友一起逃跑了。並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和女人談密謀,活該找死。”後世事實證明,參與密謀都不能讓女人蔘加,要麼嘴巴守不住,要麼下面守不住。電影《色--戒》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曹操這幾個角色都幹過,不管是哪一個角色,曹操都活了下來,看來曹操真的不是一般人,很早就掌握了各種角色的注意點,笑到最後。

鄭莊公被《辭通》列爲“春秋五霸”之一。我們熟知的成語“多行不義必自斃”就出自鄭莊公之口,是春秋時期最早強盛起來的諸侯國,主要功臣和謀臣就是這個祭仲,可見祭仲的能力非同小可。可惜,鄭莊公去世後,一衆兒子和權臣爭權奪利,鬥個不停,最終鄭國在後來的強國林立中無立身之地,最終滅國。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啥也沒有落着。

鄭國的衰落權臣祭仲起到了非常負面的作用,從“人盡可夫”這個成語也可以看出,其老婆也不是個好鳥。能在第一時間看破女兒的慌張,並從容不迫說出這句名言,應該早就知道了老公的謀反行爲,甚至女兒都是安插進對方的間諜而已。能在眨眼之間保全自己的丈夫而讓女兒失去丈夫,手段和心思堪稱一流。祭仲心裏想的是自己的私利,自己的權力和位置,最終使第一個強盛起來的鄭國灰飛煙滅,祭仲功不可沒。從此可見,掌權者確實需要心懷天下,只想着自己,不僅害人害己,滅亡也是遲早的事情。

《春秋》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史書,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孔聖人,當然《春秋》大義,太多人看不懂,所以出現了很多解說《春秋》的書籍,影響力最大的是春秋三傳,其中《左傳》的影響力最大。在《古文觀止》中採用最多的是這本書,共兩卷34篇,是排名第二的大文豪蘇軾17篇的兩倍,第三位的則是司馬遷的15篇(《史記》14篇加《報任安書》一篇),可見《左傳》在古典文學中的霸主地位。《左傳》中有非常多小故事是今天成語的出處,可謂微言大義,非常具有啓發性。有空時不妨看看,對人生幫助還是很大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