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半年,直播帶貨成了最新潮的購物名詞,讓所有不同身份的人都樂此不疲。

自帶流量的“網紅企業家”董明珠就在最近加入到了帶貨大軍當中,初次直播“翻車”後轉戰快手成功“翻盤”,3小時總銷售額達到了3.1億元。在嚐到了直播帶貨的甜頭過後,“董小姐”趁熱打鐵,再次攜手京東,直播帶貨7.03億元。

作爲主打線下渠道銷售的傳統家電巨頭,格力如此積極觸網直播的同時,董明珠“五年賭約”的對手,雷軍卻在押注線下經濟。據新京報報道,五一期間,小米新開115家線下門店。

格力上網直播,小米線下賣貨。傳統家電巨頭與新興互聯網硬件廠商走出了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相向而行,狹路相逢

大家都知道,格力掌門人董明珠與小米集團的雷軍曾有過一份“五年之約”,賭的是小米的營業額能否擊敗格力。最終在賭約最後一年(2018年),小米年營收沒能超越格力,雷軍敗下陣來。

一家是傳統家電領域的巨頭,一家是崛起不久的新經濟典範。在五年之約期間,這一對商界“CP”的捆綁爲兩家公司都賺足了眼球。雖然最終沒有真正兌現10億賭約,但董明珠和雷軍還是表示願意再賭5年。

與過去的5年不同的是,格力與小米這兩家公司,近年來業務形態開始逐漸出現交集。

從業務上來說,格力佈局智能手機,董明珠親自上陣當形象代言人;小米AIoT戰略如火如荼,正逐漸成爲公司營收新支柱,推出了電視、空調、掃地機器人等不少家電產品。

從渠道來看,格力遭遇這次也疫情過後,開始意識到傳統的線下家電渠道的確存在盲點,開始觸網直播帶貨,加大電商與直播平臺發展力度;小米則在去年提出“三年專項投入50億元以上推動新零售”計劃,加快線下門店建設。

從各種意義上來說,這都是兩家正在相向而行,狹路相逢的公司。相信新的“五年之約”火藥味會更加濃厚。

小米與格力的悲歡並不相同

當然,面對新形勢的挑戰,兩家公司想要轉型,也並不是那麼簡單,各自都面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對於格力來說,在佈局線上的同時,如何妥善處理好線下渠道經銷商、代理商的利益,是重中之重。

近日有媒體報道,董明珠直播帶貨期間給出的產品促銷價,比代理商的進貨價還便宜,甚至有經銷商直接通過直播拿貨,而不是通過代理商拿貨,導致代理商出現庫存積壓的風險。

其實,格力線上佈局與線下原有格局的矛盾早在去年“雙十一”就有了苗頭。格力空調品牌形象好,價格高,利潤空間大,線下經銷渠道多年來與格力形成了龐大的利益共同體。但是遇到網購“雙十一”“直播帶貨”這種活動,線上降價促銷,搶奪份額,直接傷害到了原有渠道的利益。

馬上就是“6.18”這個空調銷售旺季了,相信屆時線上家電產品的價格戰還將延續下去。

格力是過去利潤太高,現在想把利潤打下來,受到了阻力。但是小米卻是過去利潤太低,現在想把利潤率提上去,同樣進展不太順利。

2018年,雷軍在母校武漢大學召開新品發佈會。發佈會上,雷總公佈了董事會的一項決議:“小米硬件業務綜合淨利潤了絕不會超過5%。”雖然一度引發過一些爭議和討論,但這一決議也與小米“物美價廉”的品牌形象相符合。

過去小米手機之所以在線下渠道寸步難行,就是因爲利潤過低。上至渠道商,下至銷售員,都更願意主推利潤率更高、提成更豐厚的OV、華爲手機。因此,小米想了一招自建線下旗艦店的“新零售”打法,正在逐步推行當中。

格力、小米的新舊“五年之約”,都是噱頭成分更多。但是當小米這家新經濟明星公司與格力這家傳統家電巨頭,一起站在商業舞臺的正中央,我們還是能看到中國經濟和商業生態正發生着劇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