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前後的一段時間,Sydney Smith夫婦在太原工作生活。在此期間,他們到山西省多個地方旅行,並拍攝了一組照片。我們跟隨這些珍貴的影像資料,回到清朝末年的山西看看,感受一下當年的三晉風貌。

站在太原城內高處向郊外眺望。

1907年直至清朝滅亡,在山西巡撫任上時間最長是寶棻和丁寶銓。寶棻在任期間,推行各項新政,例如建立諮議局、審判廳、檢察廳、調查統計局、清理財務局、官員考覈處等等,很有作爲。丁寶銓也做了一些實事,如興辦學校,倡導禁菸和天足。

太原城北門——鎮遠門。

太原古城擁有八座宏偉的城門,鎮遠門的地位最爲特殊。此門原名爲“鎮朔門”,顧名思義,即爲鎮守朔方之意,直接點明瞭它的戰略和軍事作用。道路上深深的車轍,訴說着歷史滄桑。

某地的街道,可能也在太原。
山西的田野。

山西省地處內陸,降雨量偏少,氣候略顯乾旱。我們看這道路也能看出來,堆積着厚厚的浮土,颳風下雨的時候,都很難行走。

正在耕地的農民。

牛、驢、馬、駱駝等牲畜是重要的生產、軍事物資,受到《大清律例》的特別保護,不得隨意宰殺、傷害。比如,宰殺自家健康的馬、牛,主人杖一百;宰殺驢、駱駝,主人杖八十。

馬車與騾馱轎。

馬車和騾馱轎是北方民間常用的交通工具,但是乘坐起來二者的舒適程度完全不同。舊時的馬車因爲沒有減震裝置,異常顛簸,坐上一兩個小時讓人感覺骨頭要散架了。馱轎就沒有這方面的缺點,但是用了兩頭牲口,成本略高。

佈告牌附近站滿看熱鬧的人羣。

以前普通百姓接受來自官府的公告,主要是通過街頭的佈告牌(欄)。佈告牌前識字的人會大聲讀出上面的內容,廣而告之。此時此刻,這些羣衆齊刷刷地看向鏡頭,顯然是對帶着照相機的外國人感到好奇。

馬車停車場。

山谷裏停了這麼多馬車,真是壯觀。人們匯聚於此,可能是趕集、聽戲或者趕廟會。一時之間,停車位顯得有點緊張,晚到的只好停在外圍了。等到散場的時候,路上也會堵得一塌糊塗。

挑扁擔賣小喫的商販。

從清朝後期流傳下來的影像資料來看,當時各個城市流動經營的個體商販非常普遍,挑着扁擔走街串巷做小買賣,賺一些銅板養家餬口。照片中那位顧客喫得很投入,不知是什麼美食?

婦女與兒童。

這是100多年前普通婦女兒童的形象,她們抱着的是自己的兒女還是孫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