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生於北宋年間,濟南章丘人。宋朝給我感覺就是透着一股弱者的氣息,儘管他的經濟文化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宋朝一個靖康之恥,加上南宋的不抵抗,猥瑣發育的路線,讓宋朝的國民也深受其難。

李清照就是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但她早年的家境還是比較的殷實。少年的李清照生長於深閨之中,深受其父親李格非的影響,小小年紀便可以吟詩作對,成了遠近聞名的小才女。

時間過得很快,李清照在自己十八歲那年,嫁給了自己的丈夫趙明誠。宋代對於女性思想的束縛還是很嚴重的,但是李清照毅然決然衝出了束縛,與趙明誠走到了一起。他們有着共同的愛好,並沒有在婚後就被日常的瑣事羈絆住前進的腳步。

有有時候不得不向時代低頭,時間來到了靖康年間,金人大舉入侵北宋,開封被金人攻陷,皇族男女被打包帶走。趙構領着一羣大臣跑到了南京。而此刻趙明誠的母親在建康病故,奔喪的期間被任命爲建康知府。在這亂世之後,哪有什麼安穩可言。趙明誠走馬上任不久之後,建康發生了叛亂,趙明誠拋棄了這一城的百姓,棄城而逃。李清照也被留在了城中,這件事對於李清照打擊很大,當逃到烏江的時候,李清照看到滾滾的烏江水,有感而發寫了一篇《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讓棄城而逃的趙明誠,顏面無光。自己在自己的愛人面前,都抬不起頭來,整日鬱鬱寡歡,不久之後,就一命嗚呼了。

趙明誠雖然在對家國社稷上,表現的不盡如人意,但是其從根本上還是愛李清照的。趙明誠去世之後,李清照以寡居之身繼續生活着。要是說趙明誠是一個膽小鬼,那麼此刻闖入李清照生活的張汝舟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渣男。

張汝舟小李清照二十歲,接近她就是爲了她手裏的畫,李清照陶醉於張汝舟的花言巧語中,她選擇再婚。在宋朝時期,作爲一名女性,李清照算得上是一名自由奔放的先驅者,她爲了愛情奮不顧身。但是這一段姐弟戀並沒有修成正果,張汝舟發現沒有得到應有的資源之後,便開始對這位大姐姐拳打腳踢。李清照果然報官,閃婚閃離,創造了又一古代女性典範。之後的李清照很再也沒有當初的風華正茂,詞風整個就是“悽悽慘慘慼戚”。

《殘花》,李清照隨筆的巔峯之作:

“花開花落花無悔,緣來緣去緣如水。花謝爲花開,花飛爲花悲。花悲爲花淚,花淚爲花碎。花舞花落淚,花哭花瓣飛。花開爲誰謝,花謝爲誰悲。”——《殘花》

號稱李清照最“懶”的作品,一個“花”字使用了十七次,但是卻藉助“花”將情感完全的表達了出來。花開花落花無悔,緣來緣去緣如水,借用花開花落,暗指自己的感情生活,一次又一次,最終還是落下了帷幕。

“花開爲誰謝,花謝爲誰悲。”當中既包含自然界的規律,又形象襯托了自己的想法,她就像一朵花一樣,不知道爲誰而開,也不知道爲誰而謝。一生都沒有遇到一個憐惜她的人,悲傷都不知道爲何而悲。她一個女子,屢屢衝破時代的束縛,想讓自己的愛情不再卑微,但是時代給她開了一個玩笑。

趙明誠最終也被證實不是她內心的白馬王子,而她在有生之年仍在對愛情存在幻想,張汝舟則用自己的所作所爲將李清照拉到現實中來,現實就是這麼的悽慘,亂世哪有什麼美好的愛情。李清照的晚年在一片淒涼中度過。一代才女,最終還是無法抵擋住現實的殘酷。

“花落,花謝,花悲,花哭”,聊聊數字,將李清照的悲傷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時針說

我敬佩李清照的爲人,雖然結局是不幸的,但是她衝破世俗的偏見,大膽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一做法確實值得學習的。試問在宋那個年代,敢於提出分手,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敢於向現實鬥爭的女性,又有幾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