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年,劉備請出諸葛亮出山輔佐霸業,在隆中,二人促膝長談,劉備對諸葛亮的經才偉略甚是佩服,尤其是那句“取荊州,奪益州,霸業可成”相當精闢。赤壁之戰得到荊州四郡,劉備成了最大的贏家,繼而又奪得巴蜀之地,可謂完美與隆中對相呼應,下一步便是成就霸業了。可惜的是,時隔11年,劉備便丟掉了荊州,也正是邁向霸業的過程中丟掉了。

219年,荊州之戰爆發,關羽沒有跟任何人打招呼便毅然向曹軍佔領的襄陽、樊城發起猛攻,藉助天勢水淹七軍,一時間風頭無兩,成爲無可匹敵的“戰神”。劉備勢力擴大,關羽得勢,除了曹操不願意看到,孫權也不願意,於是派遣呂蒙偷襲荊州,策反糜芳、傅士仁反水,導致關羽後院起火,敗走麥城,最終被擒殺。

關羽死得很慘,跟他之前的輝煌戰績成了鮮明的對比,腦袋被孫權砍了,送給了曹操當壽禮,身體留在當陽,魂魄迴歸成都。關羽的悽慘也正如今後的蜀漢,這個我們暫時不說。劉備之所以會丟掉荊州,是因爲二弟關羽小看了呂蒙還是惹怒了小人(指的是糜芳、傅士仁)?專家:通通不是。

關羽確實也小看了呂蒙,加上陸遜向關羽示弱,讓關羽根本不把呂蒙、陸遜之流當個玩意看,致使呂蒙白衣渡江非常順利。當然,在這之前,關羽還幹了一件“好事兒”,由於駐守大本營公安的糜芳、傅士仁運輸糧草不及時(主要是斷糧了),關羽在前方打仗非常生氣,不問青紅皁白,揚言回頭要治二人的罪,耽誤糧草這事說大也大,說小也小,主要還是看領導是否通情達理,如果碰上二桿子,即便你有天大的理由都不行,顯然,關羽屬於後者,讓擁有小舅子身份的糜芳都感到惶恐,關羽一邊打仗,一邊將各方得罪個遍,包括自己人。

雖然關羽的做法讓人不忿,不過,糜芳、傅士仁不該反叛,大不了上書給劉備諸葛亮,解釋斷糧緣由,這樣一來不僅能夠避免關羽的怒火,而且還能做一位勇敢的勇士,然而,他們二人卻當了陰險小人,對關羽落井下石,令關羽前功盡棄,由盛轉衰。

其實,荊州丟了,糜芳、傅士仁、呂蒙、陸遜都屬於外部原因,最爲主要的原因在於關羽的性格,關羽什麼性格?兩個字:孤傲。這類人,只喜歡聽人稱讚,不喜歡稱讚別人,在他眼裏,只有自己最厲害,天下任何人入不得法眼,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到了關鍵時刻,距離最近的侄子劉封都不願意去救援關羽,可見關羽孤傲的性格多麼可怕,關羽的性格已經不叫孤傲,應該叫自戀更爲合適。正因爲這種性格,導致關羽敗北的主要原因,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荊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