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之死很熱鬧,因爲太過蹊蹺,所以編劇腦洞一開,得,把這事兒推孫權身上了!

《新三國》的電視劇情編得還算合理。

最心疼劉備的魯肅死了,所以呂蒙當了東吳的大都督,名不見經傳的呂蒙很想找點事幹,打響自己的名號,眉眼兒一轉,就盯上了攻打襄樊的關羽,心下就琢磨着要不要搞點事情。

孫權這時心頭還堵着一口氣,當初想親上加親,讓兒子把關羽的女兒辦了,結果一提親打臉了!

關羽漲紅着臉罵自己老狗,說什麼“虎女焉能嫁犬子”,這擺明是看不起自己,喜酒沒喝,關羽憑啥紅臉?再說了荊州是東吳的,你關羽住着我家還罵我狗,欠債的都是大爺?

決不能縱容老賴!

呂蒙一看孫權的臉色,心想自己“權子”換“犬子”之計奏效,果然讓孫權恨上關羽了,於是兩人一合計,偷襲荊州,抄關羽的退路。

呂蒙白衣飄飄,風度翩翩,順手撫了一曲《笑傲江湖》,搏得一羣商人叫好。大夥兒在船上喝酒講段子,成功瞞過了荊州的探子,等到呂蒙站到荊州的城牆上,那羣白衣商人才知呂蒙是東吳大都督,腿都嚇軟了,自己是來做生意的,不是幫東吳拿下荊州的,錢沒掙到,頸上的頭也不安全,東吳、蜀漢誰也惹不起啊!

關羽聽說呂蒙突襲荊州,大怒,認爲這呂蒙就是青屁股的小娃娃,也敢捋虎鬚?是誰給他的勇氣,是誰給他的膽子?

由於關羽部下的家眷大多在荊州城中,成爲了呂蒙的俘虜,所以憂心忡忡,謠言四起,攻打襄樊已經是不切實際的戰略。

關羽怒髮衝冠,決定回援荊州,魏吳聯手一路阻擊,途中士兵將領亡的亡,傷的傷,跑的跑,關羽復仇之成最後變成了逃亡之路,退至麥城已經無路可走!

呂蒙心思慎密,既然要拿關羽出名,絕對不會給關羽活路!也不給孫權退路!

先不說兵敗麥城的關羽事後必定清算自己,就是孫權一反悔,交好蜀漢也會把自己交給劉備,左右是個難題,不如讓關羽死。

出名要趁早,捨不得風險套不住狼,蜀國的怒火就讓東吳去抗吧,所以呂蒙不顧孫權不許殺關羽的命令,刀一揮,割了關羽的首級,盒子一裝,送到孫權面前。明明白白告訴孫權:這事兒已經發生了,你看着辦!

孫權一臉苦笑,已經明白了呂蒙之心,又氣又恨,但還得嘉獎呂蒙,這時君臣失心,自亂陣腳,不用劉備來打,內亂就足以讓東吳亡了,不能明面治呂蒙之罪,但呂蒙必死!

於是呂蒙死了!

《新三國》沒正面描寫孫權殺呂蒙,而是通過劇情展示讓觀衆猜猜猜!

孫權招回陸遜,陸遜一看,呂蒙死了,屍體都硬了,這事兒擺明有古怪!啥意思呢?

陸遜當初就建議只奪荊州,不殺關羽,這樣纔不會讓蜀吳關係徹底決裂。蜀吳開戰,只會便宜了曹魏,讓曹魏不廢一兵一卒就達到了削弱兩國勢力的目的。

最後的結局必然是:天空一聲巨響,曹魏閃亮登場,天下一統了!

孫權讓陸遜看呂蒙之屍,就是告訴陸遜,不聽老子的話,龜兒子就得死!敢不遵我的命令,不用蜀國來殺,老子一樣殺得!陸遜你也走點心吧,別仗着有點本事,以國挾君,否則呂蒙在另一個地方叫你去喝酒!

《新三國》劇情編得合情合理,那麼真實歷史是怎樣的呢?

《三國志·吳主傳》說孫權派朱然、潘璋阻斷關羽的必經之路,不斷蠶食關羽實力,在十二月,潘璋部下馬忠在章鄉捉獲了關羽、關平、平定荊州。

正史中都沒有提及是誰殺了關羽,馬忠不敢殺,潘璋無權殺,敢殺關羽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孫權。

當時蜀國勢力壯大,荊州直接威脅到吳國的大門戶,這時的蜀國實際威脅已經高過魏國,孫權提親分化關羽與劉備的計謀失敗,於是爲奪回荊州不惜自降身份降魏,暫時與魏聯盟。

爲奪回荊州孫權付出的代價太大,一來殺關羽泄憤,二來就是削弱蜀國勢力,關羽正是威脅吳國的水軍大將之一,未來必是討伐東吳的水軍將領。這兩條足以讓孫權殺關羽,而呂蒙在圍攻關羽前病死江陵城,所以孫權殺關羽是真,殺呂蒙是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