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父母在冲调奶粉时,偶尔会发现有些奶粉中会出现黑褐色颗粒,或是冲调好的奶瓶里漂浮一些黑色物质,很多妈妈因此质疑奶粉出现质量问题,不敢继续给宝宝喝。

那么这些黑色颗粒是什么东西,怎么会在奶粉中?对宝宝有危害吗?

奶粉中的小黑点是何物质?

一般而言,奶粉中出现的这种黑色颗粒叫“焦粒子”或"焦糊粉",之所以会出现黑色颗粒物现象,还得从工艺上说起。

奶粉由鲜奶变成粉末状的加工过程中,生产企业会使用高温喷雾技术让液状的奶迅速结晶成奶粉基粉,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加工时间较短,但是仍有极少量乳颗粒停留在干燥器的角落里停留较长时间,导致乳粉颗粒中的乳糖羰基和乳蛋白的氨基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黑褐色焦糖颗粒。

一般鲜奶干燥成粉过程中会存在这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奶粉干燥冷却后还会经历筛粉的流程,让所有乳粉通过布袋过滤器,将这些杂质颗粒筛除,最后再进行包装。

但由于生产批次不同及这些小颗粒本身数量极微少,一般只有少数奶粉里会这种现象。

乳糖焦化会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

这种黑点数量极微量,属于正常物理现象,不会影响婴儿发育。

在国家婴幼儿配方奶粉标准(GB10767)中明确规定了焦糊粉的含量要求:不得高于12mg/kg,即1听900g奶粉上限是10.8g,很多奶粉出厂时基本控制在6mg/kg以内。偶尔看到奶瓶底部有较大黑色颗粒物质,很可能是焦糊粉集中到一起,引起了较强的视觉反应。

倘若妈妈发现宝宝的奶粉中有小黑点,不妨可以把小黑点挑出来,用手指用力的捏一下,会发现小黑点容易被捏成粉末,放入口中有淡淡的焦糖味,冲调时用温水反复摇匀后基本能溶解,如果微小的几颗留在瓶底,对宝宝健康也是没有影响的,可以安全饮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现在处于炎热的夏天,阳光直射也会引起乳糖焦化;另外奶粉开封后保管不当,也会使奶粉受潮引起奶粉变质、变黑、出现结块等现象。

因此知食君提醒,消费者购买奶粉后尤其要注意贮存条件,消费者一定要遵照产品说明书使用,奶粉开启后应放置在室内通风、干燥、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密封保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