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陽光的《清平樂》從少年仁宗開始講起,開播鋪陳宏大,收視一直領先。

劇中除了王凱飾演的宋仁宗和江疏影飾演的曹皇后,讓人記憶深刻,曾經“熟讀並背誦”課文的男子天團也格外吸引人眼球。目前戲份比較多的是“太平宰相”晏殊和耿直名臣范仲淹。

這兩位既在文學上有着極高的成就,同時心憂天下和滿心社稷,爲了宋朝的江山社稷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期間更經歷有幾次的貶謫。那麼,在《清平樂》中晏殊和范仲淹兩人同樣是被貶謫,又有什麼不同呢?

晏殊是自請貶謫,是他在護官家

提起晏殊,大家對他的印象應該還是他流傳在語文課本里,那些類似“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樣的千古名句。

沒錯,他文學功底深厚,可以閒庭散步於雨中,隨口所做之詞便可流傳千古。但是在他爲世人所稱頌的文豪之名背後,是他更加應當爲世人所知曉的爲官之道。就如同劇中所演的那樣,他們那樣的文人總有一股莫名的豪情,能夠爲了自己的國家拋頭顱灑熱血,能夠爲了避免宋朝的官家擔上不孝的罪名,而站出來做把罵名都揹負在自己身上。

那時候他們官家還小,晏殊是先帝爲官家挑選的伴讀。因爲從小看着官家長大,心裏明白官家心中的豪情壯志。他懂得官家登基已久卻仍然不得親政的苦悶,也懂得官家在得知生母並非劉太后,而自己卻又不能奉養生母時候的無措。他明白官家的爲人,知道官家以後必定會是一位勤政愛民心繫社稷的好管家。

只是那時的官家力量還太過弱小,在於劉後爭權的過程中有點以卵擊石,所以他站出來自請貶謫,以解決官家被更爲困頓的局面,是他用自己的貶謫維護着官家。

被詆譭貶謫的范仲淹,是官家護他

說起范仲淹,大家最熟悉的應當就是他寫過的《岳陽樓記》,篇尾所寫的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卻是將他一心爲民的情感宣泄的淋漓盡致。但是這些印象對於真正的范仲淹來說,都未免有些太過片面。

在《清平樂》這部劇中,范仲淹一出場就是一副布衣前去書院教學的姿態,因過於隨便的打扮被書院中的夫子和學生們一同嘲諷。他看到了學生意識上的錯誤,反而卻更堅定了在書院教書育人的決心。

他就是這樣,看到不好的便想着怎樣能使它好,看到好的就想着怎樣能使它更好。對於現在的學生未來的棟樑們是如此,對於國家政事,更是如此。但是,正如那次他與宰相呂夷簡之間的爭執一樣,他太過於剛正不阿了。

於仁宗而言,他既想要范仲淹的剛正不阿,又想要呂夷簡的圓滑世故。但是彼時的范仲淹與呂夷簡根本沒有可比性,呂夷簡勢力遠大過於范仲淹,所以官家也就只能選擇將范仲淹貶謫出京,已保全弱小的范仲淹。這一點從仁宗和曹皇后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來了。

之後晏殊前去找范仲淹喫酒,企圖替官家勸說范仲淹,然而他早已將所有的事情都看透。他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與宰相呂夷簡槓上不會有好結果;他也明白官家想要自己暫避鋒芒以保全自身的良苦用心。只是他人生信條從來就是赤誠與耿直,只做符合自己人格的事。

晏殊與范仲淹兩人,既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他們都一心爲國,殫精竭力地想要爲自己的國家做些什麼。不同的是兩人的爲人處事,晏殊較之於范仲淹更加圓滑一些,所以晏殊能夠爲了護官家而自請貶謫,范仲淹則因太剛直被官家護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