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字夢得,唐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素被雅稱爲“詩豪”。現今人們知道他或是因爲《陋室銘》中“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清淨淡雅;又或者是感懷於《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豁達樂觀……

然而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是兩首或許不出名,但絕對充滿豪氣,絕不會辜負他的“詩豪”雅稱,這或許纔是那個時代應該有的風采,在玄都觀中,我們便可一覽“詩豪”的風采。

永貞元年,也就是公元805年,滿腹才華的劉禹錫遭遇到了他官途中的巨大挫折。那時正處唐代中晚期,官場上兩派相互傾軋,明爭暗鬥,從未停歇。

而當時的劉禹錫參與了以王叔文爲首的政治集團,可惜的是,政治革新失敗,劉禹錫被貶謫出了長安,作連州刺史,不久又被貶爲朗州司馬。在這將近十年的貶謫生涯中,劉禹錫無人問津,算是遠離塵世。

轉折的機會來了,元和十年,終是有人想起了被外放的劉禹錫,把他從遙遠的朗州傳召了回來。在長安的一座道士廟中,劉禹錫忍不住將多年的憤懣一股腦的抒發了出來,寫下了這首這《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裏桃千樹,

盡是劉郎去後栽。

現如今我們讀到這首詩或許一時瞭解不了,待仔細分析一番,就忍不住捧腹大笑了。原來啊,詩的前兩句表面上是在寫玄都觀中的桃花繁盛嬌豔,實際上是在表明看花的人之多,熙熙攘攘。無人不說看花回來的興奮喜悅,當真是神來之筆。

而詩的後兩句,玄都觀裏千樹萬樹的桃花,都是劉郎走後才栽下的啊,不免與物是人非的感覺了。

但更讓人感慨的還不是這呢,細品之後便會發現:這美麗的桃花,代指了那些在這十年中憑藉阿諛奉承才擁有高官厚祿的人,而這熙熙攘攘看花的人,其實也都是些卑躬屈膝的小人罷了。

縱觀全詩,此詩劉禹錫是諷刺暢快了,他的政敵自是也讀出來了這首詩背後的輕蔑與諷刺。惱羞成怒的他們又將劉禹錫貶謫,防止他們看了心煩。

劉禹錫這是何苦呢?爲一時之快,倒將自己陷入悲慘的境地。但遠不止此,畢竟掛了詩豪的名頭,總要多些豪氣纔是。

時光荏苒,14年一晃而過。唐朝的皇帝也如走馬燈般經歷了憲宗、穆宗、敬宗直到了文宗,但劉禹錫雙鬢已白,但豪氣不減。

再次被傳召入京的劉禹錫又來到了玄都觀,14年的光陰並沒有讓這位大才子磨平了銳氣,且在這時寫下了他來此地的第二首詩《再遊玄都觀》:

半畝庭中半是苔,

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

前度劉郎今又來。

大致一讀這首詩,滿滿的濃濃的諷刺意味盡顯其中,不免讓人搖頭暗笑。桃花落去,只餘菜花,昔日熱鬧的景象已經不復存在了,但我還是那個憤青劉禹錫,始終不變。或許我在一生的貶謫生涯中,沒有榮華富貴,沒有錦衣玉食,但我仍然不服輸,這詩便是最好的見證。

當年無數正想看花的人都是樹倒猢猻散罷了,有什麼好值得炫耀的呢?帝王將相也好,權傾一時也罷,最後都化作了一抔黃土,落得是泛黃的史書中的寥寥幾筆,只有如爲我劉禹錫這般不屈的傲骨或許才能在長河中熠熠生輝。

終有一日,我們會記得一個孤傲的少年在玄都觀裏譏笑卻又堅定的聲音,那便是逆境人生中的錚錚風骨。

編輯:張聖平

搖搖晃晃,晃晃搖搖。品味雲端,墜入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