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風狼

上個禮拜,多家官方媒體都報道了這樣一件事兒——

陸軍“女槍王”,嫁給了CBA後衛。

消息一出,滿屏的羨慕、祝福和祝賀。

不過,透過美好的祝願和真心的祝福,筆者也注意到,有些朋友在議論一個問題——

“女槍王”明明是一名是士官,爲何在婚禮上,穿着軍官的禮服,還掛了副營的資歷章,然後掛了兩個字的姓名牌。

不說具體原因了,有些朋友,就覺得如此不太妥當。

其實,發出這種看似“不太和諧”的聲音,歸根結底,還是因爲一個老問題——士官,沒有禮服!

那麼,今天咱就再來嘮一嘮“士官的禮服”。

從規定中看,只明確了“軍官在參加儀式、舉行婚禮、與家人合影時,可以着禮服。”

沒有寫士官,那是因爲在07式的軍裝裏,確實沒有爲戰士配發的禮服。

因此,從嚴謹的角度出發,一句“禮服上佩戴着士官的軍銜不符合條令”,確實是沒有任何問題。

只是,我們注意到,在紅軍長征中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1935年5月,紅軍長征到達會理,感冒數日的羅瑞卿體弱乏力,在警衛員的勸說下,他才騎馬行軍。當他看到一個戰士手拄木棍艱難前行時,他不聽警衛員勸阻,硬是把馬讓給這位小戰士,並風趣地說:“我走走路出點汗,也許會好得更快呢!”

所以問題來了——

將軍的馬,戰士能騎得?

而軍官的禮服,爲啥士官卻穿不得?

甚至藉着穿,都不行?

因此,在此前一段時間裏,給士官配發禮服的聲音一度是相當高漲。

去年的大閱兵上,我們看到了星空迷彩,這是否意味着,解放軍即將配發新的軍裝呢?

而趁着這樣的時間節點,似乎確實該把“士官禮服”的事兒,提上日程了。

另外,還有別的事兒,也在提醒着我們——給士官配套禮服,真的是一點兒也不過分。

1年多之前的一條消息:

從2018年8月1日起,全軍和武警部隊文職人員統一配發文職人員服裝。

除了適用工作需要的常服、作訓服和區分等級崗位的標誌服飾外,還統一配發了禮服!

文職人員也屬軍隊人員,他們能有禮服,給同屬于軍隊人員的士官羣體,配發一套禮服,應該也沒啥問題吧?

更何況,在當前的體系裏面,在一定層級的機關裏面,都設置了“兵員與文職人員”部門,兵文兵文,很多時候都是連在一起說的。

所以,某些待遇方面相對一致,或許更好一點。

更何況,士官轉文職的已經打通,不要說以軍人身份在部隊服役時沒有禮服,退役了、轉改文職反而給發了,那樣豈不是感覺有點怪怪的?

所以,回到行文之初的那個“小爭議”上,作爲士官的“女槍王”,着禮服參加了自己的婚禮,其實內在的考量,應該也是非常簡單——

婚禮是人生最重要和最神聖的一次儀式,不僅見證愛情,更代表愛人之間的一生承諾。

在如此重要的場合,軍人們,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官,都需要一套帥氣的禮服,來表達對婚禮的重視、體現這場重要儀式的莊重。

其實,每一名穿着軍裝出席自己婚禮的人,其實都希望,能夠在這樣的場合,留下人生中最美的回憶,沒有一點點遺憾。

沒有一絲遺憾,或許不太容易做到。

但至少,軍人婚禮當中的諸多遺憾,不應該包括“因爲身份原因、而沒有能夠穿上禮服”這一種。

所以,在沒有配發禮服的時候,很多士官戰友都選擇了借禮服。

而我們真的很希望——士官着禮服參加婚禮,不用借禮服的時刻,早日到來。

其實,很簡單——就是從規定層面,早日給大夥配發一套。

當然,我們承認,給士官配發禮物,或許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問題,比如具體的規定、比如相關經費。

不過,軍隊如今已經推開了“網購軍裝”——

就是在內網上,通過每個人自己的被裝裏面的額度,然後選擇自己最需要的衣服。

或許,可以通過這種契機,把士官的禮服加進去。

我們相信,這件事帶來的暖心效果,一定能夠超越士官禮服配發過程中的矛盾。

畢竟,士官是兵頭將尾,處在基層一線,擔負着最艱苦、最繁重的訓練戰備任務。

讓最辛苦的人最光榮,讓最辛苦的人得實惠。

我們堅信——這可能不僅僅是一件衣服,更是體現着對這羣最辛苦的人的一種關心和厚愛!

我們相信它會來!我們期待它,早日到來!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