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府井背景以及股價異動前的業績

王府井創立於1955年,前身是享譽中外的新中國第一店——北京市百貨大樓,2017年公司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承繼及承接王府井國際的全部資產、負債、合同及其他一切權利與義務。目前其主要業務爲商品零售和商業物業出租業務,覆蓋百貨、購物中心、奧特萊斯及超市四大主力業態。其控股股東爲北京首都旅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股比例26.83%。

財報顯示,2019年,王府井實現營收267.89億元,同比增長0.29%,淨利潤9.61億元,同比下滑19.98%。2020年一季度,王府井實現營收15.2億元,同比下降78.79%;虧損2.02億元,同比大幅下滑150.16%。

早在疫情之前,身處百貨業賽道的王府井就已經增長乏力。一方面作爲傳統的零售商,面對互聯網的普及加上電商的迅猛發展,無力對抗,客戶的大量流失是不爭的事實。另一方面,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零售行業猝不及防,束手無策。疫情期間,公司旗下48家門店爲配合有關部門防疫措施,採取臨時關閉的政策,復工復產後,各門店營業時間較平時大幅縮短,客流量銳減。王府井的日子顯然並不好過。以上種種反應在股市上股價自然表現一般。

二、最近一個月股價莫名其妙的突然暴漲

然而就在最近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王府井的股價戲劇般的實現逆勢暴漲,2月9日開盤不久即漲停,截至當天收盤,報收27.38元/股,總市值爲213億元,2月10日更是梅開二度,再度漲停,截至收盤,成交額接近12億,5萬手封漲停,暴漲130%。

股市妖風一起,自然引來外界不少媒體的質疑,因爲按照常理來說,王府井受疫情影響股價一直低迷不振,就算是解封,股價也不該呈現如此的暴漲,這種不合邏輯的漲停,官方也沒有給出合理的解釋。有看出貓膩的記者自告奮勇、實名舉報了王府井的異動情況,引發監管部門調查,這不,就在6月10日再次漲停的當天,上交所就向王府井(600859)發出監管工作函,要求王府井就公司獲得免稅品經營資質及股價波動相關事項明確監管要求。

三、免稅牌照獲得,涉嫌內幕消息泄露

面對監管部門的質疑,王府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告的形式迅速作出回應,是關於公司獲得免稅品經營資質的公告。

公告的內容如下圖所示:

王府井集團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收到控股股東北京首都旅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轉發的《財政部關於王府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免稅品經營資質問題的通知》,授予公司免稅品經營資質,允許公司經營免稅品零售業務。

四、免稅品經營資質有多香?

免稅品經營資質之所以被市場看好,是因爲一方面,目前中國共有中免、日上免稅行(已被中免收購)、海免(已注入中國國旅)、珠免、深免、中出服、中僑等七家企業擁有免稅業牌照。這七家免稅公司的情況如下表:

而王府井獲得免稅品經營資質後,將成爲第8家擁有免稅牌照的企業,稀缺性導致“一牌難求”。免稅牌照在國內比較稀缺,對企業來講,相對就具有一定的壟斷意味,降低了所得稅的繳納,也就節約企業的經營壓力,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進而有利於擴展市場。同時在上游規模採購中就具有議價能力,盤活現金流,進而提升企業的應變能力。免稅牌照對企業意義重大利好無疑,對股價也有提振作用。

爲何之前矢口否認沒有免稅牌照?投資者質疑有內幕消息泄露。

此前5月28日,據媒體報道,王府井內部人士曾針對控股股東首旅集團申請免稅牌照的市場傳聞對外透露,暫時沒聽說過所述情況,請不要隨意相信傳聞並且傳播。值得注意的是,5月28日王府井回應免稅牌照之事後,公司5月29日、6月1日兩個交易日依舊連續漲停。

6月2日王府井龍虎榜顯示,機構、外資活躍。當日買入、賣出首席均爲滬股通專用席位,買入5594.37萬元,賣出8829.44萬元。此外,買三、賣四、賣五均爲機構席位。買入前五席位合計買入13039.45萬元,賣出前五席合計賣出18501.77萬元。

詭異的是,上市公司6月10日纔剛剛公告,市場人士又是如何提前一個月知曉的呢?這也引發市場人士對其是否涉嫌內幕消息泄露的關注。

五、如果證實是內幕交易,將面臨怎樣的後果?

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是指證券、期貨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員或者非法獲取證券期貨交易內幕信息的人員,在涉及證券的發行、證券、期貨交易或者其他對證券、期貨交易的價格有重大影響的信息尚未公開前,買入或者賣出該證券,或者從事與該內幕信息有關的期貨交易,或者泄露該信息,或者明示、暗示他人從事上述交易活動,情節嚴重的行爲。

《刑法》第180條第1款對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規定了並處或者單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還要追加刑事責任。

曾經轟動一時的“杭蕭鋼構案”就是內幕信息知情人交易犯罪中的典型案例。在此案中,時任杭蕭鋼構證券事務代表的羅高峯在工作中獲悉公司與中基公司正在談判“安哥拉項目”合同。羅高峯在電話中將自己知道的項目談判的具體信息和進展情況,告訴了另一被告陳玉興,陳玉興當即通過電話將此事告訴以炒股爲業的王向東。隨後,王向東按照陳玉興的指令購買了杭蕭鋼構的股票,非法獲利4037萬元。當事人最後受到法律的嚴懲,但是近年來股市內幕消息泄露導致股價異常波動的事件屢見不鮮,還是僥倖心理在作怪。

--------------------

上林院:深度觀察產業經濟與財經事件。(本文作者:李慧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