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买了一袋荔枝,我一个人就吃了十多颗。老婆却一颗也不敢吃,说是怕湿热。荔枝对于我们来说,绝对是一种美食,可是很多广东人却不敢吃的太多,哪怕现在是它的上市季节,最新鲜的荔枝,已经到来。

犹记得小的时候,那时候有一些大人在广东打工,每年荔枝上市的时候,他们会想办法带一些回家,那时候好像荔枝是不能邮寄的,又或者是邮费太贵,总而言之,就是哪种机会呢?打工的人恰巧在荔枝上市的时候,回家有事情,那么村上的左邻右舍都会跟着尝一尝这没有尝过的美食。荔枝在那个年代,绝对是珍品,哪怕是干荔枝,很多人家都不舍得买来吃,或许是因为比较贵的原因。江西和广东好像不是相隔很远,可是对于荔枝这种水果来说,小的时候,看到拨开的荔枝,那种晶莹剔透,那种独特的荔枝甜味,让人难以忘怀。

每个地方其实都有每个地方的特产,可能对于当地的人来说,荔枝再好吃,都不会有我们外省人觉得那么好吃。只是说随着今天交通的方便,荔枝对于哪个省份的人来说,都变得唾手可得。而每每我们吃荔枝的时候,都会想起那句古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朝的时候,哪怕是杨贵妃想吃个荔枝都不容易,往后一千多年,想吃荔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世间的变化有时候来得很迅速,谁也想不到,这二三十年间,中国的交通变得如此四通八达,朝发夕至都不足以来形容。

妃子笑这个名字,对于荔枝来说,真的是经典,杜牧的一首古诗,让这个名词深入人心。往后的一千多年,可能也只有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能与之媲美。苏轼的很多诗词,与美食联系在一起,看起来他是在写离职,更多的还是在表达他自己。苏轼的一生,对于很多职场人来说,可能会觉得比较有借鉴意义,苏轼在职场斗争中,从来不站队,所以导致无论是王安石的变法派上台,还是司马光的守旧派上台,对于他来说,或许都是一种打压。苏轼先生内心有没有波澜不惊,我们今天其实难以下绝对的定论。但是很多时候,他还是在借物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意志。苏轼在官场中看起来不如意,可是正是他的不如意造就了他词坛至高无上的地位,多少地方,多少美食,以和苏东坡有关联而感到自豪,哪怕苏轼只在那个地方呆了短短数月。这一点上,能和苏轼相提并论的人不是那么多,韩愈算是一个。韩愈虽然在潮州仅仅呆了八个月,可是却让这个城市深深地打上了自己的烙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韩愈的直言谏迎佛骨,让自己被贬为潮州刺史,古人在坚持自己的梦想上面,让我们钦佩。

扯得有些远了,还是说回荔枝,近些年,可能关于荔枝比较有名的就是杨绛先生的《荔枝蜜》,虽然有荔枝两个字,但其实更多的说的是蜜蜂,说的是蜜蜂,其实又是歌颂劳动人民。我想,不管是写荔枝还是荔枝蜜,对于外省人了解荔枝,还是起到了很好的广告效应。杨绛先生的文章,是那么亲切平和,让人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多少有些感觉身临其境。多少年后,我都愿意去搜一搜这篇文章。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杨绛先生的这些文字,是不是让你有一种想尝一口荔枝的惬意,想起那些晶莹剔透的荔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