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是兵圣孙武的子孙。他不仅是一位著名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复仇者。而他与同门庞涓的恩怨情仇,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众所周知,孙膑本名已经失传。他之所以被称为“孙膑”,是因为他遭庞涓陷害,被施以残忍的膑刑。那么庞涓为何对曾经的好友庞涓如此残忍?在其中,到底有什么隐情呢?

当时孙膑与庞涓同拜鬼谷子为师,之后,庞涓先行下山,庞涓刚刚下山,就赶上魏惠王招聘人才,庞涓轻而易举地通过面试。没过几年,庞涓便靠着在鬼谷子门下所学步步高升,被封为大将军。意气风发的庞涓不忘同门之情,立马给小师弟写了封信:“弟弟,兄弟我在魏国找到了固定工作,混得很好,你赶紧来投奔我吧,哥哥带你吃香的喝辣的!”孙膑收到信十分高兴,立马收拾行李投奔师兄。

两兄弟几年没见,把酒言欢,对饮到深夜方休。此时的孙膑胸怀壮志,对师兄非常感激,然而,庞涓却心中有鬼,为何?原来二人在彻夜长谈间,庞涓发现小师弟的能耐已超过了自己,谈起天下大事来滔滔不绝,甚至,有些思路连庞涓都始料未及。庞涓心道,原来自己下山后,小师弟已得老师毕生真传。

庞涓便设计陷害孙膑,将他处以残忍的“膑”刑,也就是挖去他的膝盖骨。不仅如此,庞涓还在他脸上刺字,将其降为奴隶,就这样,才能过人的孙膑被同门陷害成了残废。

由此可以,庞涓嫉妒同门师弟孙膑,害怕他超过自己,所以设计陷害孙膑,导致孙膑的膝盖骨被挖,落下了终身残疾。不过,随着1964年,山东出土了《孙膑兵法》等一系列竹简,孙庞之间斗争的内幕得以得到曝光:庞涓固然陷害孙膑,但孙膑也绝对不是什么白莲花。

1964年,山东省临沂市市区银雀山西南麓发现一处大型汉墓,发掘出汉代时期的大量竹简。令人惊喜的是,在这座汉墓中,失传已久的《孙膑兵法》重见天日。在此之前,一直有学者怀疑《孙膑兵法》的存在,认为它与《孙子兵法》其实是一本书。但随着《孙膑兵法》的面世,学者们终于达成共识:《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是两本书,孙膑和孙武是两个不同的人。

“围魏救赵”,是中国人最为耳熟能详的谋略之一。魏惠王委任庞涓为大将以后,庞涓带着魏军到处拉仇恨,而各国由于忌惮魏军的战斗力,对于魏国表示敢怒不敢言。而这天,魏军攻打赵国,赵国抵挡不住,只好派人前往齐国请求救援。

据《史记》的记载,齐军主将田忌原本想直接援救赵国,击溃魏军于邯郸之下。但孙膑却对此不以为然,在他看来,魏国主力悉数北上,国内十分空虚。应该带兵直取魏都大梁,逼迫魏军回援,然后以逸待劳,在中途截击敌军。

之后,田忌听从孙膑指令,带兵直取大梁。而庞涓果然率领军队回援,结果在桂陵遭遇齐国埋伏,魏国大败。

这个计谋起初看似很高深,但却让人感到经不起推敲和琢磨,有些现代的网络爽文的味道:庞涓作为一代名将,不光是身经百战,而且对以往的战例也有一定的了解。早在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带军队远征中原,结果被越王勾践偷袭,夫差落了个国破自杀的结局,这一典故对于战国各诸侯来说并不陌生。庞涓作为一代名将,在出征的时候,会放心带走所有军队?要知道,魏国东有齐,南有楚,西边还有虎视眈眈的秦,如果魏军倾巢而出,那么,遇到趁火打劫的怎么办?因此,不论是魏惠王还是庞涓,都会留下一定的内卫部队,来防卫魏都。

为了将庞涓勾回魏国,孙膑构思出一个极其残忍的计谋。原来,孙膑先是派遣了两位大夫率领军队,进攻魏国的平陵——此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孙膑派去的两位大夫,是齐国军事素养最差的两个人。因此,结局可想而知:两位大夫悉数在平陵外战死,带去的军队也被当地守军悉数消灭。随后,孙膑才表示,接下来攻打魏国都城。

齐国主将田忌对此大惑不解:这如今刚刚惨败,怎么就敢继续攻打人家的都城?孙膑这时候答复:庞涓此人好大喜功,而且为人谨慎。只有让庞涓感到我军的指挥十分愚蠢,才会让他掉以轻心。而牺牲这么多军队,就是让庞涓觉得:齐国没有会打仗的人。并且,救援都城这样的大功,是可遇不可求的,因此,庞涓肯定会带着军队回都城抢功。因此,就要利用庞涓这个心理,暗地设立埋伏来对付庞涓。

庞涓果然带领一支轻兵,驰援大梁。谁知孙膑早就在桂陵设下埋伏,导致魏军大败,庞涓一战被擒。从战术的角度来看,孙膑的桂陵之战不可谓不精妙。但仔细一想,却又让人感受到孙膑的可怕之处。为了取得胜利,孙膑竟不惜故意牺牲二大夫以及他们所属军队的性命。虽然说“慈不掌兵”,但不等于可以赤裸裸地牺牲士兵的性命。

引诱庞涓回援,绝非只有一种方法。但牺牲二大夫以及他们的军队,却是最有效率的方法。为了效率,孙膑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他人的生命。

由此可见,孙膑心肠的歹毒以及自私自利,丝毫不下于庞涓。对于孙膑的秉性,曾与他朝夕相处的庞涓又如何不知?因此,庞涓害孙膑,更大的可能性则是庞涓自知自己斗不过孙膑,于是先下手为强。但可惜,自己还是没斗过孙膑,还是被孙膑给坑害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