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集中推送的几篇关于高考作文的文章,讲了这几年全国高考作文考什么、考生如何备考几件事。看过文章,大家一定记住了必考的那4个关键词,或者已经打好了高考作文的草稿。

但是,知道了作文题,准备了几篇草稿就可以了吗?

获取高考作文的高分数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后续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这个重要工作,就是不断地修改这几篇草稿,这也是考前一个多月的重中之重。

先说一段自己改文章的经历吧。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我大学毕业后入职一家国企外贸公司,因为是这批入职的学生里面唯一的党员,就被任命为团委书记,同时兼党委办公室宣传干事。

党委办公室宣传干事的一项主要工作是给领导写稿。

第一次给领导写稿的经历终生难忘。

领导是公司的书记,海军团政委转业,有水平,口才、文笔俱佳,还是当时某中央军委委员的老战友,常通个电话去家里坐坐什么的。

当时书记一下子布置了两篇稿子。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觉得自己文笔不错,刷刷刷,很快稿子就送到了书记的桌上。

也很快,书记面带微笑地来了。

我连忙起立,只见书记把一张折成巴掌大小的报纸递了过来,“把这篇文章改一改”,然后一转身,走了……

我一时没反应过来,只能注目礼送书记离去,再低头细看手里的纸块,左上角的两个字跳进眼里:《社论》!急忙打开报纸看报头:《人民日报》!

天!书记让我改《人民日报》的《社论》!

我整个人一下子蒙了……

还是旁边的主任老于世故:“快去快去,这是书记对你的文章不满意了!”

还是那样和煦的笑容,书记坐在桌前。我一上来就检讨:“书记,我的那两篇文章写的不好……”

“挺好挺好”,书记一开口,总是先表扬:“文章写得挺快,提前完成任务。”

“您看那两篇文章有什么问题,我马上回去改!”

“这篇改好了?”书记一指我手里的《人民日报》。

“这……这个……我改不了。”我赶紧低下头。

“改不了吧!加个字减个字都不行吧?知道差距了?”书记手一摆:“看看你的吧。”

我急忙望过去,那五六页纸就捏在书记的手里。啊?满眼的一个个红圈圈和一片片小红字……惨不忍睹啊。

半个小时过去,书记看我充分领会了文章要领,这才放下这几张纸,又拿起了另外几张——我的另一篇文章。

我偷眼一瞄,心头窃喜:嗯,这篇没有红圈圈,应该还不错。

谁知,书记开口了:“这是三八节我要在妇女座谈会上的讲话稿,就是要和女同志们唠唠家常,你写的这么正式,走远咯。”

“哦,噢,不接地气,没考虑场合和受众,还差一点破坏了党群关系!”我懊恼的想。

两篇文章,一篇书记改了大半,一篇完全推倒重来。此后几天,这两篇文章又来来回回改了三四次,才勉勉强强交了差。

很多年以后,偶然看到这样一句英文:“The first draft of anything is shit(所有初稿皆狗屎)。”这话据说是海明威说的,大文豪都对自己的第一稿如此蔑视,想想我开始交上去的那两篇文章,肯定是连狗屎都不如。

但是,高考作文是临场命题写作,似乎每一篇都必然是初稿。难道我们一定要把一篇篇狗屎不如的初稿送到阅卷老师面前,请老师给高分?(心疼阅卷老师)

解决方法其实也简单,就是让展示在阅卷老师面前的文章不是你的初稿,而是修改后的第三稿、第四稿、第五稿……这个方法,很多学霸(包括一些名校)用得得心应手,收获满满。

高考前应该做的,就是围绕着那4个关键词准备5-10篇文章,再一次次不断地修改。当然,如果有一位书记那样的师长帮助你就更好了。

这些文章最后一次的修改,应该在7月7日上午的语文考场上。

按:高考作文的题目以及如何转化写作(他考他的你答你的)的方法,可以查阅我前面的文章。

多说几句:

有一件事特别不理解:现在的语文作文教学几乎没有改文章这项训练,更不要说反复修改了。

问过很多学生,小学到高中,他们的语文老师只是布置写作文,很少(几乎没有)让学生改作文,更不会一遍遍批改学生的作文修改稿。其他学科的题目做错了必须改过来,甚至还要求用错题本记录在案防止再犯,但对于高考分值最大的题目,老师能在批阅后指出问题就很好了,还有相当一部分只是给个分数而已,结果就是孩子们一次次的把一篇篇狗屎不如的文章捧在自己面前。

老师不安排,学生不可能主动做,也不愿意做。

改文章并不轻松,更不快乐,因为没有人喜欢否定自己。

不论是整篇文章推倒重来,还是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的斟酌推敲,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次否定,乏味、难受甚至是无法忍受。可是,不经风雨怎见彩虹,文章的每一次大修改都是一次涅槃重生。

经过几次甚至十几次修改的文章,和初稿相比,早已面目全非了,但是,把一次次的修改稿摆在面前,就会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文笔也是改出来的。

原创海龙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