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中國古代最具影響力的朝代是哪些,恐怕很多人都首推漢唐,所謂“漢唐雄風”這個成語就很好地描繪出了這一點,所謂的漢唐自然是指由劉邦一手建立的大漢王朝,以及由李淵而起的唐朝了。

漢朝以後有機會我們再提,但唐朝卻是一個非常喜歡給歷史開玩笑的朝代,比如開國皇帝李淵到最後還不如自己的兒子李世民來的名氣大,比如中國的唯一一位女皇帝也是在唐朝,比如兒子都喜歡把老子架空(李世民之於李淵,李隆基之於李亨)。

要說這一切沒有關聯恐怕也說不過去,只是其中的關聯性隱藏得太深了而已,本期臺臺君不妨就說說所有關聯的起點——玄武門之變。故事的梗概想必稍微對歷史有所研究的人都知道大概,就是李世民仍舊在秦王的時候,在玄武門發動政變,當場殺死隱太子李建成,以及齊王李元吉。

之後的李世民更是進一步架空他父親李淵的權力,開始李世民實際統治唐朝時期,當然,爲怕世人詬病,李世民這一生可以說是兢兢業業,自此也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從這個故事裏我們好像都覺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他的所獲得的巨大政治成功更是無可厚非,但其實事實卻並非如此,甚至可以說李世民的這一次事變,是他有史以來最草率的一次孤注一擲。

原因是什麼?首先我們先排除各位看客老爺的思維誤區,就是唐朝的天下究竟是不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我們現在被《隋唐演義》以及諸多影視劇所誤導,幾乎從太原起兵再到天下一統,好像都是李世民一手策劃且南征北戰而來。

但實際卻並非如此,李淵並不是一個人畜無害的老好人,作爲歷史上統一最快的開國皇帝,他的軍事和政治能力絕對是無可挑剔的,而太子李建成也是戰功赫赫,攻略河西,取霍邑,攻潼關,戰長安。更是在山東多次擊退突厥,擒佔軍閥劉黑闥,平定山東。

甚至連發動司竹起兵,聚攏關中豪傑的平陽昭公主(幾乎是所有作品中人物李秀寧的原型)也是巾幗不讓鬚眉,成爲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採用軍禮殯葬的女子。我們說李淵是如何調教出這些出色的兒女的,但至起碼唐朝的天下並不是李世民一個人打下來的。

所以在軍事地位上,李世民玄武門政變的成功並不是理所當然,那李世民爲何要發動玄武門事變呢?而且顯得那樣的孤注一擲和草率,其實李世民真正的敵人並不是李建成,而是李淵,自武德六年開始,李淵就已經開始着手遏制李世民的政治勢力。

而用得最多的方法就是把李世民的勢力加入到李建成一方,這種軟刀子割肉的方式並不是說李淵優柔寡斷,而是李世民在唐朝的統一戰爭中藉機招降納叛、培植自身勢力。他的勢力後來有多大,他幾乎可以和太子並行行文號令各地官府。一個合格的皇帝怎麼能讓這種情況發生?

所以李世民在整個政治上是處於被動的,他是被李淵用鈍刀子一點一點的開始割去自身的勢力的,雖然成效慢,但終究有一天李世民將成爲自己父親砧板上的一塊肉,也就是說坐以待斃是必死之局。

所以李世民不得不放手一搏,而他放手一搏的資本自然是他的“天策府”,很多人都知道“天策府”是秦王稱帝的標誌之一,但實際上的天策府聚攏的是除關隴集團之外的所有精英,他們面對利益已然被關隴集團瓜分完畢,自然也需要放手一搏來重新瓜分利益。

所以這一場和李淵的較量已經變得勢在必行,那這場政變草率嗎?非常草率,且是精心策劃下的草率,因爲之前的歷史沒有一起案例可以說殺兄逼父的人可以安穩地坐上皇帝的寶座的,畢竟天下世人都在看,這也成爲李世民一生最大的污點,剛剛登上皇位的李世民在早期甚至不敢睡得太深。

但歷史的玩笑也在這裏,“草率”的李世民在弒兄逼父後,居然將皇位牢牢的佔據,且開創了被歷史歌頌的“貞觀之治”。

臺臺君說:從歷史記載來看,李世民的成功得益於於李淵最後意外的妥協,以及當時胡漢混雜儒家文化影響不夠深遠所致。這一場勝利不是唐朝的勝利,而是李世民以及他所帶領的天策府關東羣豪的勝利,但卻再一次地改寫了歷史!你覺得是這樣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