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脱脱编修《辽史》时大部分史料都已散佚,且成书仓促,难免有错讹和疏漏之处。譬如同一人在书中出现多个名字,造成很大的混乱,给辽史研究带来众多困难。

傅乐焕先生在《辽史复文举例》中列举了很多类似的情况,如刘慎行(刘晟)、萧惠(管宁)、耶律张家奴(耶律章奴)等。然而,在辽朝道宗时期任记注官、监修国史等史职的耶律良、耶律白实为一人,钱大昕《廿二史考异》、陈述《全辽文》和朱子方《辽朝史官考》均认为耶律良即耶律白,但并未进行相关考释。

笔者不揣简陋,从其曾经担任的官职、去世后的封号、编制《清宁集》、“习撚”含义、卒年等方面进行考证。

耶律良即耶律白

据《辽史》及相关历史文献记载,耶律良、耶律白在道宗时期同朝为官,清代学者万斯同在《辽大臣年表》中曾对其任职作过考述。从现存文献资料及《辽大臣年表》的记载来看,其任职互有重合,道宗咸雍年间,耶律良、耶律白都曾任职同知南院枢密使事、惕隐、中京留守等职,所担任的官职基本相同,而且这些职务或在同一年,或交替担任。此外,二人都曾在咸雍间担任过“中京留守”一职,不过,耶律良担任此职,史料中只提到在咸雍初而没有具体的时间,史料记载耶律白在咸雍六年担任此职。

另外,据《辽史》载,耶律良、耶律白死后的封号均为“辽西郡王”。《辽史·耶律良传》载:“未几卒,帝嗟悼,遣重臣赙祭,给葬具,追封辽西郡王,谥曰忠成。”《辽史·道宗纪二》载:“(咸雍六年)八月,耶律白薨,追封辽西郡王。”

从其担任的官职看,耶律良、耶律白都曾担任过史官。重熙年间耶律良曾担任“修起居注”,《辽史》载:“重熙中,补寝殿小底,寻为燕赵国王近侍。以家贫,诏乘厩马。迁修起居注。”耶律白在道宗清宁年间担任“监修国史”。

同时,耶律良、耶律白曾参与编著同一本诗集《清宁集》。据《辽史·耶律良传》载:“清宁中,……(耶律良)奏请编御制诗文,目曰清宁集。”又据《辽史拾遗》载:“集类 道宗御制《清宁集》,耶律良编。”同时,据《辽史》载耶律白是以监修国史的身份“请编次御制诗赋”。据史载,道宗清宁年间仅有一部御制诗集《清宁集》,因此,耶律良、耶律白编制的应当是同一部诗集——《清宁集》。

《辽史·耶律良传》曰“耶律良,字习撚”。据刘凤翥先生推测,“习撚”为“白”之义。此处或许能够说明耶律良、耶律白被误为二人的重要原因。

耶律良卒年考

关于耶律良的卒年,《辽史》中有着不同记载。《辽史·耶律良传》载:“咸雍初,同知南院枢密使事,为惕隐,出知中京留守事。未几卒,帝嗟悼,遣重臣赙祭,给葬具,追封辽西郡王,谥曰忠成。”据此,耶律良系卒于“知中京留守事”后不久,但未明确记载耶律良卒于咸雍何年。然而据《辽史·道宗纪二》载:咸雍六年(1070)“八月丙子,耶律白薨,追封辽西郡王”。据此可知耶律良应卒于咸雍六年(1070)八月。

在咸雍六年以后,耶律良(耶律白)在现存史料中未再出现,至于万斯同先生指出的咸雍七年至八年间耶律良仍为惕隐,未找出相应的证据,难于将耶律良的卒年推到咸雍八年。而咸雍六年至咸雍九年,现有史料中没有记载其他人担任中京留守这一职务,应当是史料散佚所致。

而《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元丰八年1085)“(十一月)己酉,辽国贺登宝位使林牙崇议军节度使耶律白,副使朝议大夫守崇禄少卿充史馆修撰牛温舒以下,见于紫宸殿,次见太皇太后于崇政殿。”此时,距耶律良去世已十多年,他怎么会以崇义军节度使的身份使宋?估计是《续资治通鉴长编》误将耶律白斯不误为耶律白所致,此问题留待后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