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歷了2003年的非典和今年的新冠肺炎,對病毒有着極大的恐懼!

事實上,縱觀人類流行病史,非典和新冠的殺傷力是排不上名號的

流行病的根源無非就是病毒和細菌。

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細菌是耶爾森鼠疫桿菌,這種細菌可以引起腺鼠疫,早期會造成患者腋下或者腹股溝皮膚髮黑。所以也被稱爲“黑死病”。

這種細菌及其變種對人類進行過三次大橫掃,

鼠疫最早發生在542年的羅馬帝國時期。其影響最大的一場起源於14世紀,並開始橫虐歐洲,導致當時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至少剝奪2500萬人的性命。

第三場鼠疫發生於1860年的中國雲南,直到建國10年才徹底熄滅。

歐洲中世紀鼠疫桿菌的爲什麼突然消失了?

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因爲當時的醫學進步了,而是達爾文進化論在起作用。沒有抗體的患者基本上都被淘汰了,倖存的人獲得了抗體並遺傳給下一代。

天花病毒也類似於鼠疫桿菌,這種病毒伴隨着人類3000多年,直到1980年才被宣佈徹底被消滅,目前天花病毒活體樣本只存在於部分實驗室內。

天花病毒一直存在於民間,只是存在大爆發期和平復期。

天花有個好處那就是:一次得病,終生免疫,後期人們通過牛痘接種基本上可以控制天花的肆虐了。

英國提倡的“羣體免疫”肯定是科學道理的。

對於天花病毒,如果所有人都得病,最嚴重將導致40%的人死亡,剩下60%將獲得抗體。

沒有傳播途徑,病毒的傳染性自然而然會大大降低,直到消失。

但是“羣體免疫”是最典型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我們需要提防。

人類社會能有今天的成就得益於人類的智慧,我們的社會是複雜的,並不是單純的自然形態。

社會達爾文主義吹捧人類社會也應該遵守“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律。

這樣雖然長遠來看對人類社會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但卻嚴重違揹人道主義精神,是人類文明的極大倒退。

“羣體免疫”對人類整體來說幾乎沒有影響,但是落實到個人頭上,可能就是你要被淘汰。

社會是由無數個個體構成,“羣體免疫”會讓每個個體都面臨死亡的威脅,如果輪到你的頭上,你肯定是不願意用自己的生命賭一把的。

所以我們要堅定的反對“羣體免疫”理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