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喜歡看小說的朋友,應該都對"位面之子"這個詞語不陌生。但是對於一些平日裏只愛刷劇,不怎麼看小說的人來說,這個詞語還是挺讓人疑惑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詞指的是一個人非常受上天的厚愛,在所處的位面屬於天之驕子般的人物,說白了,這種人就相當於是小說裏面的主角,電視劇裏面的核心人物。

這樣說來,有人就覺得,歷朝歷代的帝王們都應該算是"位面之子",他們深受老天厚愛,是掌握所有人生殺大權的帝王,是上天選中的真命天子。

但事實上,並非所有帝王都有這種榮幸。

我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中,出現了400多位皇帝,真正能夠被稱之爲"位面之子"的人,也僅有劉秀一人而已。

這可不是小編信口開河,最近在網絡上,有不少網友都稱劉秀是"位面之子",他們僅將這個"榮譽稱號"掛在了劉秀的身上。

由此可見,絕大部分人都認可劉秀才是"位面之子"的說法。

那就奇怪了,劉秀爲什麼能獲此殊榮?

這是因爲,劉秀能夠當上皇帝,並不是憑藉自身實力,而是純憑運氣。他自己本來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但最終卻登上了九五至尊的位置,這可都是老天爺一路給他開綠燈的結果呀!因此,衆人就覺得他深受上天厚愛,是天選之人,是位面之子。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瞭解一下,劉秀是怎麼在老天爺的庇護下,一步一步走上了至高之位的。

01

天降吉兆

據說,在公元前6年,劉秀出生的時候,上天降下吉兆。

其實這並不能算是真正的吉兆,只不過是老百姓們爲了讓劉秀身上更具有傳奇性,所以硬生生吹噓他降生的時候有天降吉兆。事實的真實情況是,那一年豐收比較好,甚至一莖九穗的現象都出現了。

對於當時的老百姓來說,莊稼生長得好,這是天大的喜事兒。因此,劉秀父母非常疼愛劉秀,覺得他是一位有福的孩子。

可遺憾的是,在劉秀9歲那一年,他沒了爹孃,之後和兩個哥哥、兩個姐姐以及一個小妹,靠着叔叔的救濟生活着。

這麼一大家子人,都靠親戚救濟,日子過得可想而知。所以,劉秀心中的願望很簡單,他只想要喫飽穿暖,過上不缺喫喝的好日子。

但是,他的哥哥劉演就不一樣了,劉演義薄雲天,好交朋友,覺得自己是劉邦的九世孫,身上擁有着皇室血脈,理因闖蕩一番,逐鹿天下。

出於手足之情,劉秀最終幫助哥哥起義,之後他憑藉出色的口才,過人的自身魅力,拉攏了一大派人,成功在宛城起兵。

02

開掛的人生

起兵之後,劉秀的人生像是開掛了一般。

在第2年,他們帶兵參加昆陽之戰,這一戰居然讓劉秀的名氣打了出來,也爲此後他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當時,劉秀這一邊僅有2萬兵馬,而王莽派出了足足40萬大軍來剿滅他們。差了這麼多人馬,劉秀這邊輸,應該是板上釘釘的事。

可是,老天爺都偏幫劉秀,下了一場隕石,都落在了敵軍這一面,這才爲劉秀換來了幾分喘息的時間。

佔據天時的情況下,劉秀又發揮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帶領騎兵突圍,搬來了救兵,最終打贏了王莽的軍隊。

所以說,劉秀就像是老天爺的"私生子",處處受到優待。這麼懸殊的戰場上,上天都還降下隕石幫他,難怪衆人都要稱他是"位面之子"。

03

意外當上皇帝

打仗有老天爺幫,這還不算,連皇位,都有人要主動搬給他坐。

劉演帶着弟弟劉秀和綠林軍合夥後,勢力越來越大,這讓綠林軍產生了危機感,於是綠林軍推選了劉玄當皇帝。

這當然讓劉演兩兄弟不滿意了,他們極力反對,奈何當時的實力不敵綠林軍,最終只能做出讓步,讓劉玄坐上的皇位。

劉玄這個人,雖說能力有限,幹啥啥都不行,可這不影響他野心膨脹。坐上皇位以後,他就打算除掉劉演,以此來保證自己的地位不動搖。

藉着劉秀回城完婚的時間,劉玄對劉演設下了鴻門宴,成功的殺掉了劉演。

劉秀在得知此事之後,心中悲憤。還好,他沒有因爲仇恨而被衝昏頭腦,反而冷靜地想應對之策。

在敵強我弱的時候,選擇硬碰硬,這無疑是以卵擊石,並非明智之舉。劉秀思來想去,覺得這個時候還是應該"苟一下"。

於是,他急急忙忙的去向皇帝請罪,然後將所有的功勞都讓給了綠林軍。

這一頓馬屁拍的啪啪響,讓劉玄的人也是很滿意。最終這些人頭一點,手一揮,放過了劉秀。

後來沒過多久,更始帝就派了劉秀去河北。劉秀去的時候,光桿司令一個,除了一根節杖之外,手底下沒有一個可用的兵。

要知道,河北人大多豪爽彪悍,當時河北又處於漂泊無依的時候,局勢混亂,劉玄派劉秀去的目的很明顯,就是想要借刀殺人,讓劉秀的命留在那。

但劉秀可是有主角光環的人,他怎麼可能那麼容易死呢?

雖然最初剛到河北時,他是過了一段落魄的日子。可沒多久,河北的許多英豪們聽說劉秀來了,都開始主動帶着兵馬和糧草去投奔他。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劉秀就積攢起了勢力,一躍成了河北的新貴。

此後,劉秀手上的兵不斷增加,勢力越來越大,成功的在河北稱帝。更牛的是,他登基以後,不管多麼難打的仗,只要劉秀御駕親征,他就會戰無不勝。

所以,回看劉秀的一生,會發現他雖然也是喫過一定的苦,但更多的是順風順水,尤其是在一些大事件上,就感覺是老天爺都偏幫着他,天時地利人和都主動找上他,讓他佔據一切先機,輕鬆取得勝利。

由此看來,"位面之子"這個稱號,的確只有劉秀才能當得。

經常有人問我:怎麼樣才能學好歷史?

我都會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有些人不願意看歷史,覺得太枯燥乏味。

我會說:很多的歷史書確實很枯燥,那你覺得看三國演義枯燥?你看水滸傳枯燥嗎?

答案是否定的,在歷史史實上,加之以“演義”,即可瞭解歷史,又可以欣賞故事,可謂兩全其美。

有人說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是“七分事實、三分虛構”的寫作方法,對這部長篇歷史小說來說,我也是這麼認爲的。經常有人問我:怎麼樣才能學好歷史?我推薦大家一本歷史好書《中國曆朝通俗演義》。

這本書既是一部歷史鉅著,也是一部文學鉅著,其歷史價值遠高於文學價值,該叢書的最大特色在於作者對歷史真實的嚴格追求。蔡東藩的這套叢書,雖然是寫歷史演義,但“語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節均有歷史記載作爲根據。

作者是民國著名演義小說作家、歷史學家蔡東藩所著。該套書爲風靡海內外的一部通俗歷史鉅著,浩浩一千餘回,寫盡幾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民國九年,共記述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共21本。性價比也是很高的,歷史愛好者必備佳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