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華大集團董事長汪建大年初二逆行進入封城的武漢,用10天時間建成了一座萬人級核酸檢測通量的火眼實驗室,目前日檢測量已近1.6萬人份。但汪建還是遺憾,"火眼實驗室如果能早發揮作用一個禮拜,就更好了"

跟17年前比,華大集團董事長汪建似乎有了一些變化。頭髮白了,口罩上方的眼袋更加突出了,也可能是多日沒有睡好覺的原因。說話的語氣也多了一些開玩笑的成分,不像當年那麼桀驁不吝。

1月27日,在武漢光谷一座酒店空蕩蕩的大堂,汪建坐在了財新記者的面前。"我來就是旅旅遊的。"對於爲什麼在1月24日除夕之夜從深圳出發,大年初二上午逆行進入封城的武漢,65歲的汪建打着哈哈。但是幾分鐘後,接到一位當地官員的電話,沒說兩句,汪建的聲音突然高了起來:"我請戰書寫了好幾份,我時刻聽從召喚!"

他掛掉電話,衝着財新記者喊:"爲什麼不讓我去前線?我經歷過一次戰爭,有一個大團隊!"

汪建所經歷過的那場戰爭,是2003年的SARS。當年汪建帶着剛剛被整體收編爲中國科學院基因組研究所的華大基因研究中心團隊,在4月15日凌晨接過SARS病毒資料,倒了四次班,用36個小時破譯了四株SARS病毒全基因組序列,96個小時研製出病毒檢測試劑盒,並生產了30萬人份向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捐贈。當年4月20日,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到華大視察,汪建進入北京市抗擊非典指揮部擔任病原組組長,並主動承擔了一項科研任務:如何運用科學手段,對被隔離人羣進行檢測。

"我們當年就是科研的'敢死隊'。"汪建說。

他說的那個大團隊,是肇始於1999年的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不僅先後完成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部分、水稻和大熊貓基因組計劃等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基因組研究工作,如今已經發展成擁有6000多名員工的生命科學前沿公司華大集團,旗下包含華大基因( 300676.SZ )、華大智造和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等多家機構,其中的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7月以"基因測序第一股"登陸創業板,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發機構。

事實上,此次新冠疫情,多家基因測序公司早在2019年12月底就從武漢當地醫院收到多份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的基因測序委託,發現病原體是一種新的冠狀病毒。1月11日國家衛健委公佈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後,華大方面積極開始研發核酸檢測試劑盒。

"我們成立了應急指揮部,由曾任國家病原微生物衛生應急網絡實驗室主任的深圳華大因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唯軍擔任副總指揮,2003年就是陳唯軍、牟峯(華大智造CEO)、尹燁(華大基因CEO)跟着我,如今,還是這幾個老兵。我們很早就研發出了試劑盒,然後報批,安排人員專職負責生產、質量、物料,開足馬力保障檢測試劑盒的生產和供應。"汪建說。

1月14日,華大宣佈試劑盒研發成功。1月25日,國家藥監局黨組召開會議,稱對疫情防控所需藥械全部實行應急審批。次日,華大基因等三家企業的試劑盒獲國家藥監局首批應急審批通過。

汪建介紹,他們通過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程序的是兩款新冠病毒試劑盒,其中一款基於RT-PCR技術的快速核酸檢測試劑盒,可實現3個小時內快速檢測;另一款則是基於宏基因組測序檢測試劑盒,能夠實現病毒序列快速檢測。兩個檢測方法結合,可更快、更全面覆蓋新冠病毒檢測,並監測其在傳播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變異。同日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的還有華大智造的超高通量測序儀T7,這種被稱爲目前全世界日通量最高的測序儀,能在5小時內同步完成128個樣本的篩查測序,22個小時完成128個樣本的高通量病原測定以及可能的變異和演化監控。

1月25日跟隨汪建一起抵達武漢的,就包括華大基因向武漢和湖北捐贈2萬人份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的承諾。"看到那麼多發熱和疑似病人因爲做不了核酸檢測而無法確診,只能來回奔波於醫院和社區,這是非常嚴重的交叉感染風險。"汪建心急如焚,1月29日,很多機構和人士主動聯繫他,希望通過華大基因捐贈10萬人份試劑盒。

然而,作爲親身參與過抗擊SARS的權威人士,汪建知道,試劑盒的生產一旦量上來之後,武漢真正的"堰塞湖"在於對試劑盒進行檢測的機構能力不足,按他充滿科研大工業化的說法就是檢測產能不足。"有試劑盒也是遠遠不夠的,試劑盒還需要連接PCR儀器一起,在高清潔度的實驗室或生物安全櫃中使用。"他說,"傳染病防控是檢測大於隔離,隔離大於治療,武漢需要儘快建立日檢測通量1萬人份的能力。"

武漢最初被允許進行核酸試劑盒檢測的,只有湖北省疾控中心,日檢測能力兩三百人份。1月18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下發的一份《全國各省(區、市)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確認程序》中,指定了華大基因爲疾控系統之外的第三方檢測機構。1月26日,武漢市又徵得上級同意,進一步擴大檢測機構範圍,確定兩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省、市疾控中心)、九家醫療機構(同濟醫院、協和醫院、省人民醫院、中南醫院、市第一醫院、市中心醫院、市第三醫院、金銀潭醫院、肺科醫院)、兩家專業機構(中科院武漢病毒所、華大基因)等13個單位可開展新冠肺炎病原學檢測,病毒核酸日檢測量預計爲2000人份。

然而,彼時的兩對矛盾無比刺眼。一方面,儘管日檢測能力從200多份增加到2000人份,但早在1月20日左右,武漢當地發熱門診的日求醫人數已經超過5000人,供應仍遠無法滿足需求;另一方面,財新記者1月27日在設在光谷的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看到,他們的負壓實驗室有每天八小時500人份的檢測能力,26日、27日兩天都只接到200多人份的送檢,兩臺可同時進行128個樣本全基因組篩查測序病原測定的華大智造超高通量測序儀T7更處於閒置狀態。記者離開時看到協和醫院送來一箱樣本,協和醫院的醫生向記者解釋,他們的實驗室檢測能力有限,省疾控中心已經超載,才選擇送到華大來。另一位肺科醫院的醫生透露,他們醫院雖然拿到了檢測資格,但由於潔淨度等原因,甚至還沒有開始檢測。

1月29日上午,汪建終於有機會參加武漢市領導主持的一次工作會議,他在會場拍了桌子,請政府拿出魄力,支持像華大這樣有能力有決心的企業施展更大的戰鬥力。這次會議促使武漢市決議按萬人級檢測通量規劃建設實驗室,同意由華大負責設備採購和終端檢測,武漢市負責協調建設涉及物資運輸通道。會後,武漢市把臨近雷神山醫院的東湖高新區生命科學園一棟閒置大樓撥了一層給華大興建一個大型實驗室。當天下午,華大即與建設單位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稱中交二航局)對接,完成實驗室場地勘察。1月30日,施工單位入駐,實驗室建設正式啓動——汪建給實驗室起名"火眼"。

也是在1月30日,華大向武漢市防控指揮部上書,請市領導協調落實擴能建設實驗室相關政策及方案任務。1月31日,汪建又參加了武漢市一次核酸檢測特別會議,他當場立下軍令狀,華大負責的實驗室2月5日啓動試運行,將日檢測產能提升到1萬人份,之後根據需求可放大至10萬人份。下午,湖北省領導到華大調研,要求華大提高檢測通量,汪建再次重申了他立下的軍令狀。

2月2日上午,汪建參加了湖北省疫情防控會議,針對火眼實驗室投入使用前的檢測能力不足問題,他表示在武漢華大醫學檢驗所現有實驗室條件下加班加點,日檢測通量也可以達到4000人份。當晚,省防控指揮部就各單位檢測任務下達正式通知和要求,明確華大檢測任務爲4000人份/天。

事實證明了汪建的先見之明。根據2月3日國家工信部總工程師田玉龍介紹,到2月1日,國內試劑盒日產量已達77.3萬人份。試劑盒不再短缺後,實驗室成爲約束檢測能力的新瓶頸。

而要大幅度提升檢測能力,很重要的一點是改變傳統的人工檢測流程。核酸檢測的大致流程是:醫生用咽拭子對病人採樣後,樣本放入保存液,低溫運輸到實驗室,在實驗室滅活、錄入信息後需要轉版,也就是從大試管轉到小試管,然後操作人員在實驗室或生物安全櫃中利用離心機對樣本進行裂解,即破壞其細胞膜,提取RNA,擴增後逆轉錄,以RNA爲模板合成信號更強的DNA,最後纔是連接PCR儀,以試劑盒裏的探針與病毒配對進行測定,自動生成報告。一個熟練的實驗室人員,手工做完一次檢測需要15-20分鐘,再加上前期的滅活、信息覈對和後期的報卡等流程,一例樣本的檢測往往需要一個小時以上。

汪建有立軍令狀底氣的"祕密武器",是華大智造一款高通量自動化樣本製備系統及模塊化樣本製備工作站,該系統可以自動進行核酸提取,同時完成96個樣本,比人工操作更快更準確。2月5日,裝配了10臺華大智造自動化設備的"火眼實驗室"經過五天緊張施工後啓動試運行;2月10日通過正式驗收,具備每天萬人份檢測能力。

此時,"利器在手,無處施展"的矛盾再一次凸顯出來。疾控部門和醫院實驗室日以繼夜加快核酸檢測,擁有最現代化檢測能力的華大仍然有很大的產能閒置。汪建不得不一邊繼續調兵遣將,在各地布點,擴大檢測能力,一邊多次上書請戰,甚至表示願意帶資入場,參與病原檢測"國家隊"。

不僅如此,汪建說自己到武漢時就立下了一個宏願:10萬人份的試劑盒日產量,1萬人份的日檢測能力,幫助需要的地方建立100個標準實驗室。"我們還希望幫助周邊其他城市興建實驗室,他們的疾控中心和醫院檢測能力遠遠不如武漢,我們願意援建100家。"汪建說。

一直到2月22日,火眼實驗室到樣5420份,首次通過5000份;2月29日,武漢火眼實驗室的日檢測通量增加到2萬人份,當日到樣1.2萬人份。讓汪建高興的是,2月28日,湖北省委書記應勇視察武漢華大,肯定了火眼實驗室工作。3月2日,武漢火眼實驗室當日到樣接近1.6萬人份。

截至目前,華大已經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九個城市建立了火眼實驗室,還有多家在建設中,其全國最大日檢測能力達到6萬人份,累計檢測量超過42萬份。

在汪建看來,不僅針對疑似病例、密接人羣和康復病人應該加快核酸檢測速度,對普通人羣也應該普及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現在各地面臨復工,但是人員返程往往需要先隔離14天,對正常工作生活影響巨大,如果能普及核酸檢測,不就不需要隔離措施了嗎?"他介紹,目前深圳一些企事業單位已經主動爲員工進行核酸檢測,華大在深圳的日檢測量是武漢的兩倍還多。

2月28日,陳唯軍到北京和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進行了溝通,雙方都希望把"火眼"實驗室納入到"國家新型冠狀病毒應急實驗室網絡體系",如能成功,這將是機制上的一次重大創新。

在武漢呆滿一個月後,汪建回到深圳,一邊自我隔離,一邊繼續遙控指揮。他向記者提到,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時表示,要研究和加強疫情防控工作,從體制機制上創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英雄不問出處,總書記的話我牢記在心啊。"電話那頭汪建的聲音略顯疲憊,但明顯比記者在武漢見到他時情緒緩和許多,但他說還是有些遺憾,"火眼實驗室如果能早發揮作用一個禮拜,就更好了"。

轉載來源 財新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