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地區銀行理財淨值型佔比約51% 多家銀行稱提升權益資產配置

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願)訊,6月16日,上海市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聯席會議發佈的《上海地區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年度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末,上海地區非保本銀行理財產品餘額2.7萬億,佔全國11.5%;淨值型產品餘額佔比約51%,較2019年初提升約14個百分點。

《報告》在展望未來銀行理財市場發展趨勢時表示,銀行理財市場面臨多重疊加的挑戰:淨值化轉型持續推進、標準化資產佔比提升、管理模式及管理體系的調整和轉型、迫切需要加強投資能力建設、面臨其他資管業務更爲激烈的競爭等。

《報告》還披露了各家銀行今年理財業務的發展戰略,至少包括上海農商行、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農業銀行上海市分行、交銀理財、招商銀行上海分行表示將提升權益類資產配置。

淨值型產品餘額佔比約51%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銀行理財業務餘額23.4萬億元,佔各類資管業務的四分之一。其中,上海地區銀行理財業務餘額2.6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約17%,佔全國11.5%,全年理財產品共募集12.23萬億元。

《報告》認爲,上海地區銀行理財業務呈現四個特點:一是公募理財產品佔市場絕對主體,餘額2.57萬億元,約佔全部理財產品餘額的95%;二是產品淨值化、開放式轉型持續深入,淨值型產品餘額佔比約51%,開放式產品餘額佔比約66%;三是封閉式產品期限集中在6-12個月和3-6個月,分別約佔全部產品餘額的12%、10%,開放式產品期限集中在1個月(含)以內,佔比約35%;四是市場份額中,股份制銀行佔比一半,大型銀行佔比三成。

具體來看,截至2019年末,上海銀行淨值型產品規模達1907.31億元,佔比超過60%,較年初提升約15個百分點;上海農商行淨值型理財產品規模達529.58億元,淨值型產品佔比升至47%;興業銀行目前淨值型產品佔比達57%。

《報告》同時披露,上海銀行、上海農商行均啓動了理財子公司的申設工作;興銀理財正在研究論證在上海設立專業子公司的可行性,積極探索試點與外資機構設立合資理財公司的可行性。

多家銀行稱提升權益資產配置

按照資管新規要求,保本型理財產品將在2020年底前逐步退出市場,淨值型理財產品成爲銀行理財未來的發展方向。《報告》認爲,理財子公司將逐步走向市場,銀行理財業務機遇與挑戰並存。

“經濟活動受抑制後,企業的融資需求也有所下降,資產價格和資產數量的收縮,資產配置受到較大挑戰;淨值化轉型過程中的銀行理財面臨來自淨值回撤、產品續發等多重壓力。資產端壓力進一步向產品端傳導。”《報告》特別提到。

《報告》認爲,理財子公司需搭建更爲完善的投研體系,構建以多元化資產投資爲核心的投研體系,強化多資產的配置能力;豐富資產配置渠道,在權益投資領域,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投資能力,藉助FOF/MOM等形式逐漸介入權益市場,推出被動型的指數化產品,探索推出主題化的權益產品等。

《報告》同時表示,隨着越來越多的銀行理財子公司獲批成立,將逐漸改變我國資管行業原有的市場格局,需要:建設營銷網絡,強化營銷渠道互動;運用金融科技,精準分析需求;做好客戶細分,提供個性化產品服務。

“在與信託、證券、基金等資管機構競爭方面,需要發揮資產獲取的差異化優勢;通過FOF、MOM等方式加強與不同類型機構的投研合作。”《報告》建議。

《報告》還披露了各銀行的理財業務發展戰略:上海銀行積極建設以多元化資產投資爲核心的投研體系;上海農商行拓展直接融資市場、權益及衍生品市場、科創板等高附加值資產投資;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積極挖掘非標類資產和資本市場類業務機會;農業銀行上海市分行密切關注資本市場的動態,提升權益類資產投資運作能力;交銀理財將標配債券,超配權益資產,適度配置海外資產;招商銀行上海分行將向股票、混合要收入,提高債券產品比重,重點佈局固收+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