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粮食价格也稳中趋软,正值上市进行时的小麦收购价格,也基本维持在政策最低保护价左右。但是玉米价格异军突起,貌似正在开启新一轮强势上涨。截止5月15日收盘,大商所玉米2009合约期货价格上涨24元/吨或1.15%,报收2123元/吨,这个价格也是自2015年11月份以来,该月份合约的最高价。事实上期货价格上涨远远落后现货,与临储小麦低迷的成交率和价格相比,最近三轮临储玉米拍卖,几乎100%成交率和超过200元/吨的溢价,已在不断缩小玉米和小麦的基差。在一些地区,玉米价格甚至已经接近1.15元/斤,已经超过了质量一般的小麦价格。

其实玉米价格超过小麦,对于小麦价格走势并非坏事,近几日在一些主产区,小麦价格已经开始出现上涨。玉米价格超过小麦,反映出哪些对小麦价格利好信号呢?

替代品价格提振

我们都知道,虽然玉米也是世界三大主粮之一,但是国人基本不以玉米为主食,主要将其作为动物饲料来源。人吃的粮食不如动物饲料贵,反映出的主要是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但是小麦也可以作为玉米替代品加工成动物饲料。玉米价格上涨,首先将带动麦麸价格走高,当其价格超过了小麦的时候,一些低质或陈小麦将会大量进入饲料消费环节,消费端不断回暖,就推动小麦价格止跌回升。

上周玉米价格上涨了21元/吨,从本周开始,一些小麦主产区传来的小麦收购价来看,就普遍出现稳中有涨局面。

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变化

早在2015年之前,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就已经取消了玉米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谷贱伤农、谷贵伤民”,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对主要粮食生产采取一定补贴措施,而在价格形成上面却有很多不同,我们最低保护收购价收购政策或许是两者之间的折中,主要目的还是保证“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自2016年取消最低保护价格收购之后,玉米价格从2500元一吨一度跌破1400元/吨,经历了4年时间,逐渐攀升至当前2100元/吨高位。从近年来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中,我们似乎已经发现,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交由市场,或许在未来是一种趋势。

事实上,政策层面上或早已在构建逐步放开格局,因为当前实施小麦最低保护收购价的也只有几个小麦生产大省,并且也有还有收购量的限制,因为庞大的储存成本和高企的粮食库存,在很多时候只能是一种心理安慰。不过,在今年疫情期间,充裕的粮食库存确实起到了很大的稳定作用。但是从长远和效率要求来看,粮食价格形成机制逐步交由市场,或是未来趋势。

农产品价格要涨了?

尽管当前粮食价格基本以稳为主,并且很多农产品跌幅很深,跌跌不休的蛋价早已跌破多年低点。但是近期玉米和大豆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其中主要原因当然是其偏紧的供需基本面,但是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不断推进,地摊经济的全面启动,未来农产品整体需求或将得到改观预期,或许也是一种难以或缺的推助力。特别是地摊经济推进过程,将不断带动消费格局的改变,农产品价格供需基本面将会逐渐改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之前产品滞销、价格低迷的农产品状况将得到改善,农产品虽然不会出现大涨,但是消费起来之后,价格也将得到支撑。

从以上分析来看,玉米超过小麦价,虽然是当前小麦价格低迷的写照,但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是玉米价格由市场决定,其价格逐渐回归也给粮食价格市场化铺平道路,二是虽然地摊经济逐步推进,货币刺激预期不断增强,农产品价格也会从中得到支撑。而小麦可以作为玉米替代品,玉米价格上涨对小麦价格来说并非坏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