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新中國的工業化建設,只能用“一把辛酸淚”來形容,因爲工業底子差,專業人才少,新中國連一顆釘子、一袋水泥都無法生產,志願軍上戰場時用的還是萬國造武器,一個堂堂主力軍竟然無法統一武器制式。後來在蘇聯老大哥的幫助下,我國才初步建立起基礎的工業框架。

1、我們不當軍火商

第一個十年,我國軍工業成就喜人,第一臺拖拉機、第一輛卡車、第一把制式步槍、第一輛坦克乃至第一架飛機陸續走下生產線。1956年是新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在這一年,第一輛解放牌卡車在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下線,第一架完全採用國產零件的殲-5戰鬥機下線,代表着我國初步具備了自產各種輕重武器裝備的能力,也在這一年,毛主席給國防工業劃下一道紅槓——我們不當軍火商。

研究新中國對外援助史就可以發現,我國的援助都是無償的、不帶任何政治目的的,真心希望第三世界的朋友們能像我們一樣發展起來。1955年,我國開始向蒙古和越南提供援助,幫助他們修建學校、醫院、療養院、工廠和農場,我國提供不了的設備,就用稀缺的外匯向英國訂購,最大限度滿足他們的需求。試問,人類歷史上還有哪個國家像我們一樣無私地援助另一個國家呢。

2、我國對外援助統計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僅在1955年就向越南援助30000噸大米、300噸麪粉、5噸葡萄乾、180根皮帶、1130箱煙、酒、中成藥和醫療器械,還有10個磨坊、2個汽油庫和火柴廠。

同年,我國向蒙古國派遣12250名援建工人,覆蓋建築、種植、傢俱製造、烹飪、紡織、印染等40個工種,還應蒙方要求自帶工具。

1958年,我國開始向烏干達、剛果、喀麥隆、埃及等非洲國家提供援助,到1960年時共提供無償援助和貸款4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一五”計劃期間總投資的1/10。

1960年後,我國主要援助對象是“歐洲的社會主義明燈”阿爾巴尼亞,對它的援助可謂傾其所有,無償援助、無息貸款、工廠、武器、棉花、化肥甚至香菸,幾乎是搬家式的支援。值得注意的是,該國還是我國對外軍事援助最多的國家,援助物資不僅包括殲-6、殲-7、初教-6、殲教5、直5、轟5和運5等7種167架成品機,還有一座綜合飛機修理廠。直到今天,阿爾巴尼亞北部邊界洞庫中還留存着大量國產飛機。

3、無償援助改有償

我國的無償援助換來了什麼,大家都有所耳聞,南邊的越南在接受了我國大量援助後變成白眼狼,甚至覬覦我國領土。阿爾巴尼亞慾求不滿、貪得無厭,在享受着我國無償援助的同時變本加厲地要求更多援助,要了鋼筋水泥還要化肥,要了菸酒還要電視機,完全把我國當作了提款機。終於在一次更加變本加厲的索取後,領導人大手一揮:停止援助,撤專家,停項目。

這一年是1978年,正好是新中國社會轉型的關鍵一年,全國都在進行思想轉變搞出路,農業包產到戶,工業走市場經濟,連軍工企業也在自產自救,沈飛開始生產電冰箱、洗衣機,707核工廠賣雪糕,經濟形勢一片大好。這種局面下,我國再進行無償援助就顯得不合時宜了,領導人拍板,不再進行單純的無償援助,改爲有償和無償並行,收費和以物易物並存的援助方式。

思想轉變後,“不當軍火商”的原則也要改一改了,軍工業必須對外交流才能進步,尤其要學會創收。但是,我國軍工業也纔剛剛起步,底子還很薄弱,應該向誰出口呢?

4、 走出第一步

萬事開頭難,經過多方分析和研究,我國再次把目光投向了第三世界國家,這些國家普遍對我國友好,曾接受過我國的無償援助,與西方國家關係疏遠,又與蘇聯關係緊張,正是拉攏的最佳對象。在這些國家中,我國選中了剛剛打完第四次中東戰爭的埃及。

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收復了西奈半島,損失也非常慘重,2200餘輛坦克被擊毀,440餘架飛機被擊落,更糟糕的是與蘇聯關係惡化,蘇聯撤走了所有專家並停止向它出口武器裝備。這種情況下,與我國開展合作是埃及唯一的出路。

1979年1月,埃及正式向我國發起外交照會,請求我國提供急需的戰鬥機、發動機和配件,並邀請我國代表團赴埃及洽談。3月,中國航空技術公司代表團應邀訪問埃及,代表國家與埃及洽談戰機出口事宜。臨行前,代表們被告知:條件都可以答應,但必須使用外匯支付,哪怕是一美元也好。因爲在這一年,我國外匯儲備僅有8.4億美元。

3月15日,代表團揣着僅有5美元抵達開羅,受到埃及方面的熱情招待,但談判進行得異常艱難。首先,埃及空軍嫌我國的殲-6戰鬥機落後,僅相當於蘇聯的米格-19,根本無法與以軍的F-4抗衡;其次,埃及剛剛打完仗,財政艱難,埃及代表要求我國進行無償援助。

談判面臨破裂,我國代表寸步不讓,據理力爭,向埃及代表推薦了性能更先進的殲-7II戰鬥機,又提出埃及當年收復蘇伊士運河,我國第一時間派出領航員支持運河復航,如今蘇伊士運河已被埃及全面掌握,每年收取的過路費不下幾十億,怎麼能向我國提出無償援助呢。

一番脣槍舌劍後,埃及終於答應與我國簽署協議,從我國引進殲-6戰鬥機44架、殲教6飛機6架、渦噴6發動機220臺、渦噴8發動機28臺以及配套的後勤配件,合同價格高達1.67億美元,佔我國當年外匯儲備總額的20%。這筆訂單意義非凡,不僅爲我國創造了1.67億美元外匯,還是我國第一筆對外軍工訂單,打破了新中國歷史上無償援助的紀錄,走出了對外出口軍火的第一步,從此進入出口創外匯的新時代。

相關文章